立即捐款

浸大自資學士學位加價19% 學生促公開財政報告

IMG_9915A

(獨媒特約報導)浸大國際學院自資銜接學位今年度學費加幅高達19%,有關課程至少加價$12,000。有學生不滿校方未有提供合理加價理由,遂組成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費關注組–HKBU(下稱關注組),促使校方於昨晚及今晚分別舉辦兩場討論會,回應學費加幅的問題。然而,會上學生並不滿意校方解釋,更於場內高呼「公開數簿,公開財政報告」近十秒,促請校方實質地回應加費原因。

據關注組所提供資料,本年度﹝2013-14年﹞由浸大持續教育學院旗下的國際學院(CIE)所管理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全部加價,當中「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文學士」課程收費達$82,500,比上年度加價$13,200,加幅超過19%,是全校之冠。不過,由浸大本部自行經營的「會計學商學士」課程卻未有加價,有學生自行翻查浸大2011-12年度財務報告,發現持續教育學院自資學位收入不斷增加,但卻因投資失利及毅進課程收入減少,導致持續教育學院虧損$2,420萬。在校方未有向學生解釋加價原因下,關注組懷疑今次加價是要填補投資失利的虧損。

IMG_9882A
國際學院總監劉信信

然而,國際學院總監劉信信剛於會上指出,新生學費的調整與持續教育學院的收入情況無關,強調每一部門都是獨立運作,又謂增加學費是為了要向學生提供更完備的學習資源。不過,會上學生卻反駁指,學校Wifi訊號時常不穩定,學生印筆記的紙張限額又並不足夠,促請學校將資源「真正」地用在同學身上。

校方間接承認將教育產業化

在場學生就學費資源分配問題要求CIE公開學院的財政報告,以讓他們得知學費的用途,但校方並未有因此作出承諾,只指出CIE的財政報告是跟隨香港浸會大學發表,並由專業人士批核;席間傳理學部高級講師鄭嘉麟更指:「碗麵由三十蚊加到四十蚊,你可以選擇不吃那碗麵」,此句說話引起在場同學譁然,質疑校方間接承認將教育產業化。同時,浸大學生會會長馮靖汶又質疑為何學院不願意提供有關數字,「同學交會費一百元,學生會都會向同學解釋用途」,表示學生會一定會跟進事件,並發出聲明表達立場。

IMG_9918A
傳理學部高級講師鄭嘉麟(發言者)

有學生於畢業前已向政府借貸讀書,面對學費的大幅上升,社會政策系二年級學生Charles在反映意見時情緒激動,「我對學校的回應很失望」,坦言希望校方可體諒學生面對的經濟壓力,不希望畢業前已揹上沉重的學債。

關注組不滿校方沒有直接回應學費問題,又希望更多不同學系的同學能參與討論,遂於會後在校內舉行討論會,商討後續的抗爭行動。至於國際學院學生學會,則以功課繁忙、忙於籌備活動及幹事未有一致共識為由,兩度不評論加學費事件。

IMG_9928A
部分學生不滿校方未有完整交待及迴避加學費問題,在會場樓上蓆地召開討論會,商討下一步行動

學院總監圖「亂入」課堂

「同樣都是自資課程,為何本部開辦的課程就不需要加價,CIE課程卻要加價萬多元?」浸大國際學院社會政策二年級學生張晉銘不滿學費加幅過多,與十多位同系同學組成關注組,要求校方解釋加幅。

據了解,校方曾多次私下與關注組聯絡, 國際學院總監劉信信曾致電張晉銘,希望跟關注組開會解釋事件。其後,劉信信更曾要求「亂入」社會政策系的課堂,意圖只向該系同學解釋原因,但關注組認為校方應公開向全體同學交待,再度拒絕劉信信的要求。多次交涉後,校方最終發電郵通知學位課程同學,10月3日及4日在石門校園公開交待加價原因。

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在2000年成立,是持續教育學院旗下單位,主要營運副學士及自資銜接學士課程,即兩年副學位銜接兩年自資學位。根據國際學院2012年畢業生調查,該校53%副學士將升讀浸大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記者:sinman、吳卓恆
編輯:黃俊邦

參考資料:本年度與上年度CIE自資銜接學位學費(資料由關注組提供)
影像 (37)

討論會片段:

鄭嘉麟「食麪論」及同學哭訴學費貴
曾智聰挑釁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