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有關縮班爭議及直資風波

之一

鏡頭一轉,只見氣定神閒的拆彈專家,不慌不忙的領著一眾受影響的地區保長召開記招。

「那個炸彈,其實我們已經拆過一次,雖然死過不少人塌過不少樓,但我們相信,憑藉我們的經驗,我們有信心可以解決問題。」

正當拆彈專家努力拆彈的同時,另一邊廂的鬧市,竟然同時發現有毒的瓦斯...

之二

教育界不時爆出一些駭人聽聞的醜聞,今次直資風波也不例外。

「吞善款」、「用公數自置物業」,每一句,都特別JUICY。「心水清」的傳媒,還要煞有介事的道出一個「Inconvenient Truth」:直資校十個九個有問題!!!(實情是調查了四間,和查看教育局相關文件。)

當然,我不會排除教育界真可能有不少敗類,但更值得我們去問的是,為什麼教育界好像特別多敗類?

「難道又是你經常說的教育家的道德光環問題?」老讀者又跑出來問了。

「非也,愚以為這和道德光環問題沒有太大關係。」

事實上,今次直資風波,跟其他個別事件如孌童教師案等大有不同,不可以一般人對教師的道德形象有極高期望而一旦未能達到便會加倍失望從而放大整件事件作為解釋理由。反之,今次直資風波之所以備受關注,主因是群眾對直資學校的認知不足,甚至錯認直資學校等於優質學校有關。

於是,當近日官津中學,尤其某些帶頭跟政府抬槓的官立名校因縮班問題及相關爭議而予人負面印象之時(不少人以為縮班的得益者只有得保飯碗的老師群,也有人以為那些官立學校太自私,亦有不少家長不滿孫公的安排可能直接令其子女無法因「人口銳減紅利」而僥倖取得的名校入場劵),家長竟赫然發現真正的「絕望真相」:原來最後的直資堡壘也是如此「不堪」。

故此,當審計署的報告一出,大家只看到冰山一角,已經驚呼狂叫。

之三

當然,上述的說法,絕對不能用來解釋直資的問題。

於是,有人開始從歷史角度出發,指出直資學校的出現本來就是「私校優化計劃」。其後,到李國章大帝在位期間,基於不同的考慮,包括容許辦學團體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務等因素,他對直資學校大開綠燈。

與之同時,不少傳統名校,為了加強學校管理的彈性,充分運用強大的校友網絡,於是也參加了直資問題。

然而,家長和普羅大眾對於全港七十二所直資學校的認識始終不多,只認得當中包括了幾間老牌名校,於是便出現了直資等於「好學校」、「貴族學校」的刻板所象。

但如果我們看清整個歷史脈絡,便會發現,其實直資計劃的本質不是處心積慮的教育改革,而是權宜的手段和未完全完成的實驗,尤其在教育和教育行政概念依然十分模糊的香港。

之四

老實說,我不太想知直資學校的回應。反而,我更想知道身為始作俑者的教育局,對於直資校混帳 審計轟十罪的指控有什麼反應。

就以今次的風波來說,究竟教育局跟審計署是怎樣的一種夥伴關係絕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因為,大致上,他們的關係不出三個可能性:

a. 審計署是欽差大臣,教育局也是調查對象之一;
b. 教育局放料,請審計署處理一些他們不想處理的事;
c. 審計署幹的只是例行公事,教育局卻有意順水推舟。

而早前審計署長的訪問,也許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我們就像醫生,教統局請我來看病,即是醫生驗身,梗有問題,十個九個都有問題。」

「這次調查是殺雞儆猴,我們希望拋磚引玉,希望其他學校看到,有則加勉,無則改善。其他有問題的學校,現在要自己照肺先,洗太平地。」

明顯地,答案是b,教育局和審計署是夥伴合作關係。

如果,教育局以為這是一個完美的借刀殺人計劃,而自己可以置身事外,那便是大錯特錯了。

毫無疑問,不理答案是否b,備受批評的直資學校,也要負責任,而監管不力的教育局,更是問題核心中的核心。

至少,目前看到的所謂十大罪狀中,其中有不少,包括「違反直資計劃的申請條件」是源於當局的疏忽或無能。而更重要的是,根據報告原文(http://www.aud.gov.hk/pdf_c/c55ch01.pdf),審計署發現的各式問題中,竟有為數不少的是已有多年歷史的「舊患」。

之五

直資風波談過了,好歹也說兩句有關縮班的問題吧!

如同我在三師會 之 縮班政策中所言(技術問題,聲音質素欠理想,請體諒),問題的根本本來就不是大班小班還是縮班,而是龐大的教育資源有沒有被合理利用。

很多人以為,孫公願意推行縮班政策而不採用震撼力更強的殺校措施,主因除了是擔心日後隨時出現的新來港學童潮,更重要的是為了保教師飯碗,以避免出現示威遊行等情況。

我不知道這是否事實,但值得我們去問的是,為什麼教育當局沒有乘勢推出一些真正有利教育事業的政策以闢謠,例如利用「剩餘」的學校人力資源,進行一些有利於後世的教育研究?

又或者,利用縮班政策的六年寬限期,協助老師在職進修,以拓寬其視野?

終章:

孫公一句:「你們有沒有更好的提議?」說明了問題的癥結。

直資是當日的權宜之法,縮班是今天的權宜之法。表面上,問題得到解決;事實上,問題正在惡化。

可惜從來沒有在位者願意從根本入手,例如將縮班得到的資源,用作改善「學校行政管理」的研究經費。

是什麼令學校的行政工作如此繁重?為什麼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不可以分家?

舉例說,在不少先進國家和地區,每所中學都會有專責的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輔導員,甚至校警處理日常的學生訓輔工作。

為什麼大部分香港學校,都沒有聘用這些人員?又是資源不足的問題嗎?

現時,在學校環境裡,願承擔的老師往往成為學校的行政人員,但問題是,他們不一定懂得或喜愛管理。

結果,老師們被迫負責好些不擅長或不喜愛的行政項目。

結果,一個城市的百年大計,就是如此毀於少數掌舵人的一念之間。

原文(含相關視頻及連結)
http://tommyjonk.xanga.com/735844956/%e6%9c%89%e9%97%9c%e7%b8%ae%e7%8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