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書上流傳工程師也應該讀文學這篇文章,來自文學網站虛詞刊登許寶強教授的專訪,文中最多人引用最惹火的言論莫過於「工程系的課程結構中要用三份一讀小說、讀文化研究、語言學」。不知是許寶強先生順口開河說漏了嘴,還是記者斷章取義做標題黨吸引眼球,這句「工程師要花三份一時間讀文學」成了不少理科人的笑料。
理科生應否要修讀文科課程拓闊視野,本來是一個老掉牙的教育哲學問題,幾十年前C.P. Snow的名著《The Two Cultures》已經在講文理相輕互不溝通的問題。今時今日在大學讀工程系功課之繁忙,當然沒有可能花三份一時間讀文學,不過工程系也有必最低限度的修讀人文課的畢業要求。以我讀的大學為例,工程系畢業要修讀四十課,其中六課必需修讀本科以外的人文科,六課之中一課必需有關訓練寫作技巧,一課必需有關科技如何影響道德和社會,兩課必需是社會科學(最常見是經濟學搭心理學),另外兩課可以任選其他學系的學科。我讚成工程師應該要修讀文科,我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地寺支持,在大學讀書時選修科和出來工作後讀part-timer當消遺,前前後後我讀了十多課人文科課,讀得最多的課是哲學和經濟學,其次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也有讀過,不過我倒沒有讀過許寶強所說的文學課。
許寶強在文中強調文學的重要性,不只說「工程師要花三份一時間讀文學」,亦說「醫學院應該有三份一是文學教師」,看來他似乎把人文學科(Liberal Studies)同文學(Literature Studies)混淆了。人文學科的笵圍很廣泛,基本上包括任何不是理科(STEM =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s)的學科。許寶強在文中提出的例子,「…但工程同時也是語言問題…」和「現在常講的醫療倫理…」,其實要學習的是人文學科中的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和哲學,而不是他口中所說的文學。解決語言問題要讀溝通學(Communication Studies),研究如何最有效率去溝通,從傳媒理論到使用者介面設計(UX)都涉及,至於關於醫療倫理問題,當然要修讀哲學傳統四大支柱之一的倫理課(Ethics)了。
文中說「閱讀文學能讓人學習同理心,學懂如何愛人」,要知道閱讀在大學的文學課只佔一小部份,更多時間是去研究文學理論,分析解讀文本,學習一些大部份理科人認為無用兼無聊的吹水學。學習人文科如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好歹也是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軟知識,哲學更是所有學問的根源,其重要性不用多講。但學習文學比較兩個已死了幾十年的作家的寫作風格,對拓闊學生的視野真的有幫助嗎?其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宗教信仰,小時候參加童子軍,閒時做下義工幫助人,不是比讀文學更能「學習同理心,學懂如何愛人」嗎?
我現實身活中不認識文學人的朋友(文科人朋友倒有不少),從網上和傳媒的文學人得來的印像,文學人總有一份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覺得其他非文學人必須要多讀文學,彷彿不懂文學就低人一等,沒有資格對世事指指點點吹水。這個現像在理科人身上,或其他社會科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文科人身上不常見,其他學科的人各有自己的專業知識,他們不會要強求別人去學習自己的知識,而他們亦明白自己知識上的限制,尊重其他領域和學科上專家的意見,在學術面前謙虛人人平等,明白在知識上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不過凡事看錢看的商科人,見你窮你就低人一等,同你講賺不到錢就收聲,與文學人和講你不懂某某文學名著就沒有發言權,著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文學人也許應該花三分一時間學習STEM,學習理科人的具客觀性的世界觀,明白知識的浩翰,不要把文學視為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