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同行萬里」帶團上長沙睇老毛,圖出自2012年7月24日《蘋果日報》
細個時讀書,見老師主要工作就係教書同教仔(同女),所以先有春風化雨,或電視劇中付出精力同小朋友補課溫習等等感人故事。奈何今日自己為人之患,竟然要兼任無牌領隊,仲邊有時間陪學生。
且說教改以來政府鼓勵青少年擴闊眼界,所以教育局同賽馬會紛紛舉辦交流團予學生參與。近十年前區區就曾參加十日北京國情交流團,感受祖国的偉光正,在天安門看升旗禮、見見當時已發胖的第一代太空人楊利偉、參觀圓明園遺跡感受國仇家恨(就只差未讉責外國勢力侵華)。當時隨團老師大抵係願者上釣,免費參觀之餘又可廣交朋友,豈不快哉。當時敝組的帶隊老師就搭上隔離組Miss,倒不曉得有沒有好結果。
現在的交流團如何?過往教育局搞團,都係學校派一、兩個老師,大不了一年離港四五日,便交足貨。可惜近幾年推出關愛基金遊學團後,就成為另一個教師悲劇的開始。
一般津貼中學一年經政府(教育局和關愛基金)資助下會舉辦/參與多少個交流團?如果根據各方資料,區區至少可以數到:
1. 關愛基金校本基金(境外學習活動),資助綜緩、全資/半資學生$3,000;
2. 「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三天,最多220人,七成團費;
3. 「同行萬里」高中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五天,最多20人,七成團費;
4. 「赤子情 中國心」資助計劃,鼓勵往內地交流,每日每人$80-160(視乎廣東省內外);
5. 高中學生內地交流活動資助計劃,上限80名學生,基本資助額$1,260;
6. 京港澳學生交流夏令營,2名學生及1名教師,七天,參加者支付$1,200-$1,400;
7. 領袖生內地交流計劃,2名學生及不多於2名教師,五天,費用全免。
以上七個團,當然學校不是每個都參加,但一般而言,第1、2、3、5項的資助都會申請。而根據《教育局戶外活動指引2008》,境外交流團的師生比例係1:10。即係話,假如你一年搞三個60人嘅團,就需要18個老師帶隊外出(或者一個人走幾轉囉)。而事前嘅行政工作、文件、聯絡、招標、安排行程、安排教師、聯絡學生、確保回鄉證有效、保險等諸多工作,就壓死負責課外活動的同事。扣除各科組主任本身工作繁忙未必帶團,或部份從不沾鍋的老臣,基本上所有帶團就由20-30位(或更少)同事輪流負責。去得五、六日,更多數係耶誕、復活節等紅日舉行。而這些過夜工作仍未計本身學校各科組的露營宿營訓練營輔導營等活動。結果原本打算係教書的老師,責任就變成紅日犧牲陪屋企人的時間返工囉。
近兩日報章指出關愛基金$3,000資助將轉由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負責,而上限提升至$6,000,即係同校長講:你有多啲錢可以搞團了。當然,大家可以話學校可選擇不申請,但教育界早變成大家鬥服務的名利場,「交流團」作為例牌菜,當然學校要大搞特搞盡搞以應付家長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局的學校表現指標,亦包括評核境外學習經歷,檢視學校能否協助學生「擴闊視野…跑出課室…認識社會、國家和世界」。咁你係學校你搞唔搞?
其實撇除「應唔應該津貼窮人去旅行」的講法,由教育專業角度出發,我唔介意資助學生增廣見聞。畢竟交流團如果帶得好、做夠功夫帶領反思、能結合經驗促進教學,對學生的成長確實好有裨益。而且同學生一齊生活,都係一個同學生增長感情的好機會(不過一般接觸,交流團搞得好的學校唔多,大多去完嘩山呀水呀古跡呀偉大呀咁就算)。然而,事實上教改以降,師生比例無大變,但各種教學要求、學校評核、提倡專業學習社群、校本評核、行政工作、訓輔工作、融合教育、升學就業輔導、其他學習經歷(OLE)等,都洶湧而來。而家教育局決定「加餸」至$6,000,無疑係雪上加霜。
即係話,教師比過往增加大量工作,而人手卻有減無增,簡單黎講即係「做死」。近年政府的做法是,大量增加工作,但繼續減少人手。當然大家會話區區係想偷懶想HEA,全世界返工都辛苦。但如果你放低記憶中最HEA準時三點半放工的老師印象,相信教育係一門專業:需要空間思考新嘅教學法、需要空間去思考輔導心靈、需要空間去思考如何改善學生行為、需要空間去休息調整身心以最佳狀態對小朋友,亦作為一個普通人需要休息同健康。咁,政府就應該釋放教師空間、增加教育支援,而非一路增加工作卻不加人手,繼續壓死老師,直至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