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和我的大女Kevina去看《林海峰是但嗡廣東話》,可以說是近期涵蓋最多時事的Talk Show。
開宗明義,先談廣東話。對香港人來說,由小到大都說廣東話,這不但是方言,更是一種傳承已久的文化。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普通話開始流行,越來越多幼稚園都實行「普教中」,為甚麼? 因為要北望神洲,就要學普通話,要培養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就要從小開始,幼稚園自然是首當其衝。這種環境,這種氣氛,慢慢地把人們的習慣改變,甚至連母語也開始被沖洗了。由此可見,環境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而製造這個環境的人,卻正正是香港人自己。
聽到林公子的歌詞「放低啲分數,放低啲考試」,雖然是用唸佛經這個角度帶出,但背後的諷刺和事實更見悲涼。一個地方的教育狀況已經在社會中被各階層的人廣泛討論,可想而知,事情已是刻不容緩,難道父母們就不能「停一停,諗一諗」,想一想我們的孩子,未來香港的主人翁,到底需要甚麼?
「求學不是求分數」的說話,我是很同意的,尤其在這個資料爆炸的年代。小朋友只需輕按鍵盤,無數知識湧現,所得到的比起在學校得到還要快和多。而在目前的考試制度,分數只是用來考量學生對於教科書的知識應知程度,但卻忽略了學生對於知識的了解,已越超出於教科書。那麼,追求分數還有意義嗎?
想深一層,科技可以為學生帶來無窮知識,但是學生有能力去分辨對錯或解釋當中的來龍去脈嗎? 有一次,我請一位學生解釋如何計出「1000-123=877」,他說學校老師教他由個位開始一直向旁邊的「0」借「1」去運算,我問了他一句,「0」在數值上甚麼都沒有,那為什麼可以借到1呢?他啞口無言,但他的校內成績卻是名列前茅的。由此可見,高分並不代表理解,學數學,貴在求真,貴在考證,懂得思考,懂得分析,懂得解釋,這樣才能言之成理,這些都成為領袖的必備條件。現在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上述的思維嗎?
所以,我們應該要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和解難技巧,遠非分數的高超,正如我常強調的,香港教育需要的是「Teach People,Not Content」。
散場時,Kevina說:「原來叫人唔好求分數都咁重要,我間學校又唔係咁著重分數,上堂大部份都係做活動,功課有好多唔同形式,例如係整網頁,拍片剪片,,不過老師就要我地自己研究,分析同解決有機會遇到的困難,原來外面唔係咁架?!」
這番說話更加令我體會到環境的重要,難怪孟母也要三遷。「放低啲分數」,才能提升孩子的層次,讓我們一起來創造這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