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轉載自露思兔子Fb
臨近歲晚收爐,除了改卷、入分之外,最痛苦的還是寫成績表評語。
讀的是一般屋村學校,評語大多是四字一句。後來,入行後才知道,這些評語是出自資料庫,老師只要將學生對號入座即可。
這可能是大部份學校處理成績表評語的方法,可惜,工作過的學校都沒有一間是用這套系統。
第一間工作的學校是直資學校,除了班主任評語,每科老師都要為學生在該科的表現寫上評語。成績表的版面每科成績有個評語格,而校方規定學科評語最少兩行半。由於年代久遠,「兩行半」到底有多少個字元已經不太確定了,可能是60-70個中文字左右。
最精彩的一間當年仍採用手寫評語,成績表印好之後都放在會議室,老師們自行找時間去會議室罰抄。班主任評語約三四句,每科老師則寫上學生在科目的簡單表現,如「Good」、「Can do better」之類。如果⋯⋯不幸你寫錯字,就要親自帶同寫錯字的成績表到校務處,請負責同事再印一張,然後帶同新舊兩張成績表去麻煩已簽名的同事再簽一次。寫的時候,真是一字一驚心。
現在工作的學校,要求的是「詳細科目評語」,又回到那悲慘的狀況。高層要求評語要仔細,要夠針對性,要有改善建議。粗略計算過,每一個學生的評語約為130-170字,而每年最大約教四班110-120名學生!不得了,取中位數150字 X 115名學生,即是我每一次寫成績表評語要寫上17,250個字⋯⋯WOW
除了字數要求,另一個潛規則是隱惡揚善,無論學生表現如何,都要「正面表達」,否則,高層會找你入房詳談⋯⋯而家長也會對評語表示不滿意。
大部份母語普通話的家長,都覺得自己孩子的中文應該很好,學科表現應該非常出眾,成績更應該名列前茅。而我教學的母語普通話學生,的確有一半是這樣,而另一半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學習態度。
曾經在學生S的成績表寫了「上課容易分心」(其實是從來沒有專心),「功課表現有待改進」(其實是從沒準時交,三催四請才隨便寫點東西混過去)。而學生因為上課沒有用心,課堂都是遊魂狀態,考試寫足字數就了事,都沒有認真,分數自然受影響。
結果,家長日時家長非常不滿。家長認為:他上課分心老師你要多提醒他呀!他功課表現不好,你應該立刻通知我,我一定督促他好好做的。你的功課要求又沒有寫在網頁,如果你有通知我,我一定盯著他好好做⋯⋯
對於分數,家長說:他小時候在國內中文成績很好呀!中文是他母語,這一科成績讀不好會影響他的信心⋯⋯你們老師作文評分標準一致嗎?他去年在X老師的班上分數都很高耶!
遇到這種有理說不清,凡事都是「老師你沒有告訴我」的家長,多講兩句都快吐血!
家長日後,科主任找我,跟我說這位S家長向他表示,覺得我針對他兒子,對他兒子評分太緊,又暗示我不水平不夠云云。我將S的試卷拿給科主任看,他看完後嘆了口氣:「唉!他的文章只能打這個分數。」
及後,又要花了我放學後的半個小時,拿著班上高分的試卷,跟S每點分析為什麼這份試卷可以得高分,而S的作答缺少了什麼等等⋯⋯
家長不相信老師的專業,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事~
我還是回去寫的萬言成績表評語了⋯⋯還未計班主任評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