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對港大調整科目的看法(二)

對港大調整科目的看法(二)

題為編輯所擬。

香港大學取消數學和物理雙主修,雖然單主修仍會保留,但總像印證了理學院在社會萎縮的印象。若莘莘學子背棄文科或理科,到底他們改選了甚麼科目呢?林超英就戲言不如開「炒股學院」,林非提議由幼稚園開始修讀:WORK1001 辦公室政治、WORK2002 擦鞋藝術先修、WORK3125 辦公室偷閒法、WORK2778 放暗箭基礎。

如果以就業市場論,文科或理科確實出路不多。尤其連最穩固的教師出路,也變成了一道狹門──因為自香港由會考改成DSE後,學生報考的科目減少了,文科或理科的科目被選的機會也就相應降低,原本的理科教師也可能要轉行教通識,何況聘用新的老師了。

讓數字說實話。據考評局數字,2016年DSE報考的學校考生數目為57162人。而中、英、數、通識為核心科目,分別有55985、56976、56941和56941人報考(數與通識剛好考生相同,非誤打)。可是物理科呢?假如一般來說有一半人會讀理科,你猜想它一定會有約28000人報考。可是實際數字令人非常詫異:11615人。也就是說,只有五分一人報讀物理而已!誠然物理是較艱深的一科,就首先被人遺棄了。其他大家較關心的科目如生物、化學、經濟、地理、歷史,則分別有14741、14199、15580、10414和5891人報考,同樣境況堪虞。

雖然現在社會高舉通識,但其實學生的基本知識已是變得非常脆弱,不能與會考的年代相比,這是教育改革的「成果」。我近來立志重新閱讀中學甚或更高階的文理科目,和他們不同,念茲在茲的不是就業。首先,我視文理科目為世界的基礎知識,我有這顆好奇心,想認識這個世界,所以我很想了解這些科目到底在說甚麼。這顆心是我當年讀中學所無的,也許當時沒有想通。

好奇之餘,我亦覺得那是非常化算的事。你想想古往今來的化學和物理學家,花了多少時間才研究出許多地球的運作方式,你現在買本教科書就能領會幾千年的智者所累積的學問,那絕對除笨有精。我甚至經常主張「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因為以同等的時間,旅行帶給我的知識似有若無,遠不如書本博大精深。

第二,我需要參與這個世界。如果我對基本事物的運作毫不理解,我就沒有參與的可能。人生活著有多種意義,在我看來其中一種,是我身處這個千禧時空,承接的就是千禧智慧,並且但願能夠運用已有素材,再作發明和創造,使這個世界更為獨特和更具特色。我並不一定有石破天驚的新發明,也不是要埋首在實驗室,但人類累積的智慧能給我大量的素材,去思考或引用,去進行種種未知的嘗試,包括最簡單的寫作。如果我不了解這些學問,我基本上只能作一些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大的「閒談」,深度就像公園的叔伯或Facebook許多的網上社群。我不能說它完全沒有意思,但我覺得我的意義可以不止於此。而當我掌握的元素越多,我才能發揮越多的潛能,更能做到「我之所以為我」,而不是另一個人,或只是一個人、一個生物而已。

當然,老子說「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得越廣,也就全部都知得不深入。所以我也不能每一科都涉獵,只選了幾個科目,是我覺得最能觸碰人類已有的知識的,也就是歷史、哲學、化學和物理。但不同人可以有不同選取。

我對林超英和林非所提議的科目不感興趣,但很多人會趨之若鶩。返回基本的問題是,你覺得人生怎樣才有意義?是不是只是賺錢就好,滿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那就是圓滿過渡一生?

坦白說,我認為我們身處的社會,是一個由地產商、零售商和大眾媒體合謀的世界,那主要運作就是不斷聳恿你或所有人去消費。不少人對基本科目一無所知,但對名牌的新產品卻如數家珍,我們都信奉了消費教,你覺得這樣的人生好嗎?如果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和社會是糟透的,我就更沒有興趣與他們密謀。

事實上即使你任職九倉高層,現在也不過去請三位財務專家做決定,是否要繼續播放有線電視。我完全不認同這是有意義的人生,我不想回顧我的一生就是做各種買賣的決定,並且引誘了許多的人作不必要的消費。何況我何德何能,亦沒有辦法指望去擔當這樣的高職,那我在這些界別的人生,恐怕會更不值一哂,因此我並無欽羨之情。我們都要尋求超脫,尤其我亦已不再年輕,不像以往,可以說留待他日再去勤奮。也許我還要感謝他們,代我做了這些不討好的職位吧!

我明白你會說,如果我連生活也無法應付,我還能有選擇權嗎?有的,再少的時間,都可以抽出來看一頁有含金量的書,一頁的知識,令你變得不是只有行屍走肉。我亦終於認真地認為,假如你還沒有「上車」,你就不要在香港置業,儘量儲蓄,然後找個生活成本只等同香港一成的地方,把林非那些科目拋諸腦後,別與這個不正常的世代一起沉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有朝一日能夠告別荒謬的處境,重過真正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