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家長

今時今日,在香港做個小孩子真不容易。早前看到一篇雜誌訪問,一對家長都是藝人,養育了一個七歲的小男孩,而訪問則是「分享」他們把兒子送入名校的「成功經驗」。這些秘訣是甚麼呢?

‧聽從幼稚園校長忠告,參加不同比賽及公益活動,就讀幼稚園的三年裡,兒子已拿了超過三十張證書;

‧幼稚園所有課外活動、學校旅行、賣旗籌款,父母都一定出席;

‧每次中秋、聖誕、復活節的勞作,媽媽都和兒子「好俾心機做,次次都攞獎」;

‧三日三夜不眠不休為兒子趕製了八本精美的個人檔案,爭取考入心儀小學;

‧為了讀小一的兒子找補習,最高紀錄一個月開支三萬元;

‧小一升小二暑假期間,補習中、英、數;學游水、打籃球、吹笛、鋼琴、繪畫,一星期忙足七日。

近來常說「港孩」,說香港新一代的小孩子沒信心、沒反應、沒好奇心、沒責任感,而且精於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如果這樣的描述是真的,相信不會是這一代人的DNA特別差所致;如果下一代真是垮掉的一代的話,那他們的家長肯定都是罪魁禍首。

做家長當然不容易,望子成龍,要在這個吃人的社會中生存,自然就想出盡法寶,結論都總是「為孩子好」。但說真的,又有多少是家長自己的虛榮在作祟、有多少是家長把自己的願望和遺憾硬塞給孩子去達成?如果我們覺得那些自幼被送到馬戲團和體操隊中受訓、每天弄得滿身傷痕的小孩子可憐的話,我們怎麼又會歌頌讚揚這些要孩子每天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教育方法?

家長啊,你難道忘記了你小時候被填鴨式教育壓得喘不過氣的日子麼?還是你沒有讓你至今仍懷念的快樂童年?在你的「栽培」之下,你多久沒見過孩子開懷大笑了?在「補習」、「讀書」和「可以拿證書的課外活動」之外,你還可以給孩子們甚麼選擇呢?

請放孩子們一馬,可以嗎?

(刊於9月20日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