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向學生硬銷正能量的迷思

向學生硬銷正能量的迷思

  這陣子有多名學生輕生的事件,引起了各界人士關注學生所面對的壓力。有部份人認為青少年是受傳媒渲染所影響,他們傾向歸咎於社會太多負能量,令青少年變得悲觀和憤世,反而該積極提倡正能量、抗逆力、欣賞校園和知足等等,令青少年有能力面對逆境。對於這種觀點,小弟感到十分感慨和大惑不解。雖然他們的動機是為學生著想,不過在香港這個環境下還在硬銷正能量絕非上策。

  作為一個社工,我間中也會勸導年青人,既然環境不可變,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和處事方式,嘗試適應一下吧。學習適應現實和面對挫折是成長的一部份,但我深信成人不該盲目要求孩子們適應一個病態的環境,不健全的制度。一味叫他們適應和「睇開d」,不一定有助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令他們更加絕望,因為你在告訴他世界不會改變,他只有屈服,他只可以妥協 (年青人本性就是不甘於屈服)。當事件接二連三發生,群眾的怨聲不斷,問題到底在於我們的下一代,還是在於現有鼓吹競爭文化、推崇精英主義的制度,以及當權者的領導不周?

  香港的青少年很聰明的,大道理已經聽很多,不需我們舊調重提。有一個讀一間十分demanding的中學學生跟我分享,「學校在發生連串事故後舉辦了一場二十分鐘的講座,跟我們分享在Facebook出現過數十萬次的圖説明樂觀和悲觀是一念之差,又再重提半杯水的道理,散會後生活如常,功課測驗考試壓力從沒減」,意思就是跟你分享大道理,希望你「睇開d」,然後成績繼績「死谷爛谷」,這也許是不少學校的寫照吧!相反,有學生跟我分享老師在課堂內願意承認本地制度的問題,坦誠跟學生交流想法,一起批判問題所在,這種方法反而起了積極作用,令同學坦誠分享自己的想法,而更加可貴的是老師也跟學生商討如何改善教學,令同學感到很欣慰,原來老師可以跟自己連成一線的。也許,在現今制度下,同學們最需要的並不是正能量大道理,他們需要的是成人願意聆聽的空間、接受意見的胸襟和一些實際的改變舒緩現有的壓力。

  自問身邊都有不少跟我訴心事的青少年,與他們建立良好和信任關係的關鍵其實簡單不過,就是聆聽、接納和同行。聆聽很簡單,就是主動權不在你手,交在年青人手上,細心傾聽他們的想法,由他們主導討論。接納,這概念並不複雜,對他們的意見、想法予以尊重並持開放的態度。要得到年輕人的信任,也許就是不要因為他們的成績、能力、行為、性格作出惡意批評。簡單而言,「佢就係佢」,不論他的背景和表現是否「標青」,都予以關懷、欣賞和尊重。最後,同行的意思也顯而易見,就是設身處地站在他的立場、身份和環境,跟他一起經歷起跌。但當你願意認真了解他們的世界,你就會體會現在的制度和文化如何扭曲他們的價值觀、貶低他們的價值和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你是沒可能袖手旁觀,簡單一句勸他「睇開D」便草草了事。

  批判,有些人覺得是製造分化,累積怨氣和太悲觀看事物。在我而言,批判是一種另類的正能量。我除了是一名社工,也是個音樂創作人,曾經與一班少年人一同創作一系列的歌曲,以青少年的角度批評現有的教育制度,例如現在的教育令學生成為「溫書機器」,天天都要「六點放學」應付補課,過份強調考試的「標準答案」等等,內容是批判性的,也許有人會覺得歌曲傾向負面。可是,不少青少年聽過後,反倒感到被明白和支持,他們驚覺原來不少平輩也跟自己遭遇相似的處境。有一個讀band 1學校的學生曾經跟我分享,每天都活在壓力中,測驗考試也像是生死關頭,在父母和學校的管教下,成績的好壞彷彿變成衡量自己價值的唯一標準,甚至有認真考慮過自殺。可是,他在聽過這些批判性的歌曲後,他發現有人明白自己的處境,也有不少同輩面對相同的困局,原來有問題的不一定是自己,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和制度。後來,他不再把成績看成大於一切,因為他明白制度背後的毛病,他並不需要盲目迎合制度的標準,盡能力便可以了。我想指出的是,社會如若容許青少年批判制度的毛病,反而能夠成為他們成長的強心針。了解教育制度背後的限制,能夠促使他們不再視學業為生死,更加全面看自己的價值,甚至邀請他們加入倡議改革的工作,令他們感到自主的可能性。

  說到底,正能量也是好東西,人面對逆境,沒有抗逆力和積極的態度怎能解決問題?但是,正能量不能成為殘缺制度的擋箭牌,成為要下一代「逆來順受」的理據。某程度上,香港的青少年已經十分「正能量」,在此等制度下社會仍有很多令我們驕傲的青少年。我聽過無數的中學生的故事,例如為了應付功課短睡幾小時再上學、假期在家中閉關、在學校如何運用小智慧避開過多的功課等等,他們已經被你們想像中樂觀的了!可是,倘若香港的教育制度不作出全面的檢察官和改善,仍然故步自封,未能懸崖勒馬,相信再多注入更多正能量也無補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