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備課心中應有誰(二) : 教師的專注在異數

備課心中應有誰(二) : 教師的專注在異數

不少時候,教師的專注會投放在一二學生身上。例如在沉悶的批改習作過程中,讀到一二非常突出的課業,心情振奮自不待言;我也試過代課時遇過學生嚴重違規,雖然事後獲班主任告知該生原來有「對立違抗障礙」(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但有好多天我仍對自己當時的處理耿耿於懷,懊悔不已。

教師專注於一二學生並不應然,但屬人之常情。明明教的是二三十學生,為甚麼少數學生的表現,總令我們專注,出色的或者還可鼓舞士氣,更多的是少數學生的違規、學不來等等,成為不少老師上課後回到教員室不得不大吐的苦水。究竟,這是否結構性的原因:學校教育的大規模生產線上,任何異數(outliers)都會突顯出來?抑或常人的關注,確有某種自然的共性,不加修煉不能例外?

目下一般課室的座位安排、課堂上的活動設計,是有利於教師看出異樣的,批判學派視此為監視的手段(surveillance),追求效能者則起碼容易看到不合標準的表現,例如每個學生都低頭做工作紙時,行列中的一個抬頭望向窗外,無論這是好或壞,是高於或低於標準,總之就是「非標準」(non-standard)。

問題是,工廠員工為了控制質素,務須檢出非標準的產品,餘下的便屬標準而自動讓輸送帶送至下一工序,但教師呢?教師工作決不只在質素控制,注意力也不該只投放在非標準的學生表現之上。何況現實是,「非標準」屬「低於標準」多於「高於標準」,這便不免帶來挫敗與沮喪,許多行外的朋友都常感到教師「呻到樹葉都落」,與此也許不無關係。被表現低於標準的學生吸引住了教師的眼球,恐怕也不利工作士氣。

作者:戚本盛,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原文載於EdTalk by QSIP
(相片來源: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