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來!讓每個學生都閃耀吧!

「每個學生都能閃耀」!
在教師招聘網站,看到一所在天水圍的中學招聘廣告,希望應徵者能夠撰文一篇,題目是—「每個學生都能閃耀」!這個漂亮的題目滿有感動,想落筆抒發幾句,但如中文作文一貫作法,拿著題目應先作審題,但這個短短的題目該如何的定位呢?

「幼稚」?還是「無奚」?
兩個聯想起的詞語,在心中久久浮動不息,真不該如何從「幼稚」或「無奚」教育主義間作取捨。題目短短八字加一個莫名奇妙的標點,成了一個感嘆句式,先是這種感嘆已洋溢濫情的感覺,如果將這句子按劃面化,可以想像在草地上看著莘莘學子在豔陽上微笑奔跑著,揮灑的汗水在陽光下發出如寶石般的閃耀,很漂亮的畫面,可是最要命的是草地另一端,站著一群成年人含著淚眼,互握雙手擅抖著說:「每個學生都在閃耀啊!」,一聽不無毛骨聳然感,當中的諂情完完全全的蓋過了此良辰美景。理想中的教育工作者,該是成熟的知識份子,散發的應是知識份子獨有的傲骨與批判力,何時會成了一幫如斯濫情單純,自以為讓學生「閃耀」就是教育根本之輩?

「不怕入社團,只怕名不經傳?」
說其「無奚」,亦不離「閃耀」。「閃耀」與光有關,一件事物之所能閃能耀無非乃置身黑暗當中,因此如果撰文同意我能讓學生閃耀,則等同於我贊成世道黑暗,人心失落,亦即等同於自認有力挽救濁世於微時,雖然教育是正思想正風氣,亦不失改變社會之效,但這帽子未免扣得大太了。再者,「閃耀」的道德的中性詞,有大放異彩之義,是否可按此理解:「不怕入社團,只怕名不經傳?」

「會發光的電筒」稀罕麼?
要學生閃耀的前題,就是代表有些東西是不閃不耀的,可是這種善惡介定是由誰決定?按甚麼準則決定?這種決定有誰參與?缺乏反思力、同理心及批判力,很多時使我們變成瞎眼的知識灌輸者,即是教匠:要求學生反思卻不能自身省悟,容不下學生的錯誤卻置自身之局限如無睹,教育和灌輸成為一物,目的是打造合格的學生,但是會發光的電筒有甚麼出奇?

在資源充足的年代,一手拿著發光的電筒會不是甚麼值得驕傲自傲之事,懂得使用電筒探知前路不至泥足深陷方是教育本義。教育家的理想,應是希望學生能成為知識份子,能冷眼批判權威,力握公義為社會、弱勢發聲外,更重要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漫漫人生路上能作聰明理智的選擇,走在社會時用是英華外發,卻不咄咄逼人;謙虛,卻不謙卑;套老祖宗的說話,與其要他們閃耀,倒不如教會他們「光而不耀」;要他們大放異彩,倒不及讓他們獨當一面來得更妙。

只是忽悠吧…
我相信,同時亦希望這所學校定的這個題目,只是想在金融海嘯的教師入職潮下,良莠不齊的應徵者中選個頭腦較清晰的吧。換句話只是想忽悠忽悠我們吧!否則,對著如斯的學校,真是「予欲無言」。

(2009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