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壹周刊作者渾水寫浸大普通話事件,提到中大校刊有篇奇文講梁文道讀書時的黐線生活。佢口中的校刊叫《中大四十年》,最特別之處是這本中大史書並非官方刊物,而是由學生和校友聯手花了不知多少個月才嘔出來的結晶品。
和官方史書專門歌功頌德和隱惡揚善不同,中大學生報的同學和老鬼寫的不是帝王將相的事蹟,就算談到排名,都會從批判的角度入手,揭露這個遊戲背後的邏輯和可惡之處。對保守派來說,這些抬槓行為只會傷害中大人感情,把家醜外傳,更加影響校譽,損害競爭力。對具批判精神的人來說,歷史書寫出不同面向和角度,呈現非單一的論述供後人參詳,對真相的渴求和執著,乃應有之義。
就以渾水講的《動物兇猛——梁文道令人髮指的青春》為例,決不可能容於官方史册之內。若沒有學生報的人的努力,這些獨特的人和事便不會紀錄下來再流傳,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可惜,時代不同,當FB都被人嫌太多字,大學學生組織對文字分析的重視也大幅下降。政綱淪為點綴品,意味上莊同學對大學事情的了解很有限,面對玩程序玩到識飛的專業官僚,很難有理論資源和對方對抗。同理,在書寫中大史時亦很容易無貨賣,話語權落入對方手上,要爭取權益,便事倍功半。
歷史往往由勝利者來寫,無權者的介入,就是要奪回從自己一方角度出發的議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