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此文並不容易,因一方面容易給予讀者「馬後炮」的感覺,另一方面筆者並沒有參選,有可能給人誤會自己以一副看透世情的姿態隔空指點江山,說不好會成為沈氏國際關係學者筆下須「敬而遠之」的人物。不過,筆者從沒說過自己所寫所說的必然正確,而政治在理論上並無絕對正確這回事,筆者只是希望把初步的觀察和想法與各位讀者分享,不喜請插,而筆者也保留回應與否的決定權。
首先,立法會選舉不全然是政治哲學思辯或政策分析比賽。這不是要否定兩者的作用(尤筆者讀政治哲學出身,總不會對它的作用一無所知),但候選人不一定需要組織極具邏輯的論述為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張或政策辯護,才可贏取更多的選票。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不一定吸引到廣大市民的注意。畢竟,政治哲學思辯或政策分析向來較為艱深,只較符合教育水準較高的選民的口味,對普羅大眾來說卻有難言的距離感。故此,一個候選人既能有清晰的政治哲學思辯和謹嚴的政策分析能力,又能深入淺出地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策倡議介紹給選民固然極為理想,但一個強調意識形態而形象鮮明的候選人的吸票能力,未必遜於以政治哲學思辯或政策分析作主打的候選人。
其實,民主選舉並不一定確保得出最正確的選擇,但沒有經過民主選舉的洗禮,在位者便要面對政治認受性不足所衍生的問題。民主選舉是普羅大眾理應享有的權利,以及教育他們盡公民責任的過程,任何人士也不應因選民的抉擇與自己的理想有所不同而輸打贏要。
另一方面,雷動計劃未能達到當初非建制派候選人取過半數議席的目標。撇除它的核心支持者外,雷動計劃在最後階段百般不討好,傳統泛民、部分左翼、本土自決派、熱普城和港獨派皆對此嗤之以鼻。在現實政治中,行動者有善良的動機是不足夠的。若沒有實際效果的出現,動機再善良的行動也會招人話柄。不過,雷動計劃也沒有破壞所謂非建制派力保關鍵少數議席的「最低要求」,反之熱普城連發動五區辭職變相公投的人數也未湊夠,可見現階段選民整體對他們的路線仍有一定的保留。然而,今次顯示出協調難於登天後,往後不易有人接手負責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無論如何,現時公布的選舉結果未必一定是最後的選舉結果。各位讀者不要忘記,幾位被選管會取消參選資格的擬定候選人可在選舉後向法院提出選舉呈請和司法覆核,一旦成功,部分選區將須重選(註)。筆者較傾向相信,他們不會為了守着非建制派現時得到的議席而放棄上訴,因這涉及某種政見在官方層面的政治前途問題,個別在選舉落敗的派系亦可能全力支持他們以謀求政治翻身。因此,是次立法會選舉仍未正式告一段落,各位或需做好兩手準備。說不定,建制派幕後配票的單位,也會按現時的選舉結果來擬定重選的配票策略。
註:楊庭輝:〈非建制派力保關鍵少數議席,又如何呢?〉,《香港獨立媒體》,2016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