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退休保障諮詢提出兩個方向框架,不但明顯偏向有資產審查的「有經濟需要」原則,更表明對可讓全民受惠的「不論貧富」原則有保留,指會對政府財政造成負擔。退休中產又怎樣看?
鄭sir本在津貼中學當老師,因工作辛勞,身體開始出現毛病,而於7年前提早退休。退休金加上物業收租,足以應付一家三口目前生活。可是女兒仍然在學,自己的醫療開支也逐漸增加。他坦言支持全民退保,認為所有長者年輕時也有份建設和貢獻社會,老年時得到回報和保障非常合理。
「與其拿錢去做『大白象』工程,政府倒不如投放更多資源在民生上面,做好退休保障制度!我覺得政府是在誤導我們,難道只有兩個方案可以選?還有學者方案呢?數字明明是可以解決的,只在於政府如何詮釋。」鄭sir希望市民可對議題多加思考和討論;別被牽著鼻子走,只著眼於政府的兩個模擬方案。
民間不同組織亦有建議其他全民方案。鄭sir提到的學者方案不需向市民加稅,而是另有四大收入來源,包括政府一次過的注資、轉移部分強積金供款、向營利超過一千萬元的企業增加稅收,以及將原本用作長者社會保障的開支撥入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解釋:「我們基於新的人口未來五十年的推算的基礎來計算,知道支出是多少,然後計算未來五十年這幾方面的收入能否應付五十年的支出。在我們計算之後,就發現現時學者方案可以到五十年後仍然維持有盈餘,有1682億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