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4月13日)大雨滂沱,教聯會譴責天文台「未有適時改發紅雨警告,作風官僚,沒急市民所急……」(從略)。單憑「覺得好大雨」,便認為天文台「應該」發甚麼顏色暴雨警告是不科學的。到底今早應不應該發紅雨,不如一起看看數據。
發出紅雨的準則是「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這幅圖是今早最大雨一小時(6:45-7:45)的雨量分佈圖。黃色部分代表該小時雨量超過40毫米,具體數據如下:
元朗 55毫米,
屯門 54毫米,
大埔 50毫米,
北區 49毫米,
九龍城 48毫米,
沙田 46毫米,
黃大仙 46毫米,
西貢 44毫米,
深水埗 44毫米,
荃灣 41毫米,
葵青 38毫米,
觀塘 34毫米,
油尖旺 33毫米,
離島區 31毫米,
中西區 25毫米,
南區 24毫米,
灣仔 23毫米,
東區 20毫米。
有3區雨量達50毫米或以上,7區超過40毫米,當中4區超越45毫米。暴雨警告和熱帶氣旋警告都帶有前膽性,不是要到「達標」才可發出(但預測暴雨始終比預測熱帶氣旋難),今早的黃雨便是在大雨前逾1小時生效,但是否發出也要考慮「雨勢是否持續」。根據天文台事後回應,當時預測雨帶移動得快,並會逐步減弱,因此便沒有「升格」為紅雨。
再看看一小時後(7:45-8:45)各區雨量:
離島區 58毫米,
南區 50毫米,
東區 47毫米,
西貢 40毫米,
觀塘 40毫米,
灣仔 36毫米,
中西區 30毫米,
油尖旺 22毫米,
九龍城 22毫米,
屯門 21毫米,
深水埗 20毫米,
葵青 18毫米,
黃大仙 15毫米,
沙田 14毫米,
荃灣 13毫米,
元朗 12毫米,
大埔 9毫米,
北區 7毫米。
2區雨量達50毫米或以上,3區雨量達40毫米或以上,這樣也可證明天文台在前一小時的預測是準確的。
天文台過往亦曾試過預測香港局部地區有大雨,便發出暴雨警告(記憶中前幾年一次晚上紅雨,港島東、九龍東和新界東大雨到不得了,但我全晚在新界西北卻見不到一滴雨降下)。純粹參考雨量,今早最大雨時屬「黃與紅的邊緣」,加上正值上班上學時間,假如當時天文台「進取」地改發紅雨,可能又會引發另一 波混亂,到時又會挨罵。
個人感覺是不客觀的,即使每小時雨量少於30毫米(未及黃雨水平),道路也可能會水浸,特別是低窪或渠道淤塞之處。正如打風時有人說「怎可能不是八號波」,但這些人也許不知實際風力時速,亦不知何謂「陣風」,也不明白三號波風速已具破壞力,足以令人走路時十分費勁。
至於開口埋口便說「天文台屬商經局嘛」、「有無問過李嘉誠先」,我沒打算跟這些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