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馮炳德犯了哪門子的襲警罪?

馮炳德被指於零八年一月十三日爭取雙普選遊行中襲擊警察,違反《侵害人身罪條例》﹝香港法例212章﹞36b條,十二月廿四日被東區法院裁判官林鉅溥裁定罪名成立,不准保釋,還押荔枝角收押所兩星期等候判刑。

在場很多跟julian同路兩年的朋友都忍不住哭出來。大家都在想,這些日子裏比誰都努力為重建街坊奔走,積極參與各項社會行動、為更公平更民主更自由的香港出力的馮炳德,為何於一年內三次被起訴,兩次進監牢。到底是如一般人所說,此人踩過了界﹝是什麼樣的界﹞,還是我們的政府已想到新招對付政治敵人?

●發生了什麼事?

零八年一月十三日星期日下午的爭取雙普選遊行,走我們多年來慣行的軒尼詩道至政府總部路線。遊行人數比預計多,主辦單位表示有超過二萬。警方的證人在庭上說,整條軒尼詩道在不同路段的行車線數目有異,部分是三線,小部分連巴士線在內有四線。警方初時是全開怡和街和軒尼詩道,不管二線還是三線,遊行人士見有空間,很自然會盡用,開放全部路面亦可令遊行隊伍更快地抵達政府總部。到了灣仔莊士頓道油站附近,警察想重開馬路上最右邊的行車線給汽車,於是派警員以橙色膠帶作界,收窄並限制示威者的行動範圍。這種做法令現場的示威者很反感,大夥兒鼓譟起來,也有人不服從指示。有參與遊行的人表示,拉膠帶的警察並不是站着不動,而是一路動手推開示威者回橙線內。蘋果日報翌日的報道也提到:「遊行人士不滿警察任由巴士在遊行隊伍旁『擦身而過』,在金鐘道衝破警察封鎖線,高呼『爭取民主冇得退讓』。」示威者的情緒可見一斑。

14-01-2008 Apple

所謂「襲警」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馮炳德在覊押前錄下的片段,已經講了他的版本,大家務必要看。《蘋果日報》記者即場訪問到的蘇先生表示:「下午4時半左右,一名指揮官指示警員開路放車行走,『嗰個警員特別拉得 aggressive(進取)啲嘅,人哋拉一條行車線,佢就拉一條半,有個戴住眼鏡拎住道具關刀嘅人就嗌話企出啲呀,挨住個警員,個警員一挨就瞓低喇。』」據報道,遊行人士見狀,「怒罵『差人插水』」。法官綜合控方律師的版本是:「﹝馮炳德﹞那時左手持大關刀的被告顯得好激動,走上前問點解唔開行車線,pw2﹝控方二號證人李國柱﹞解釋因為要通車,之後佢用右手肘好大力咁撞向pw2,pw2雙手拎左膠帶,向後跌,右後背被水樽撞傷。」除了跌下的pw2警員李國柱外,還有另外兩名警員「親眼看到」馮炳德用右手肘撞向pw2。

●又係《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條

四個月前,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助理謝德文以《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條被控襲警後,我曾做了一些調查,寫了〈襲警法例漏洞成警察濫權溫床──為何要廢除《侵害人身條例》36B〉。馮炳德這次又是被控以同一條罪行,我和身邊經常參與社會行動的朋友都意識到,香港政府已經學會了以襲警罪來對付遊行示威者──它比受人權法和基本法制肘的《公安條例》更加方便好用,既不會觸動公眾輿論的神經之餘,又有強大的震懾力。多個高級法庭在判詞中明確提出,干犯《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條襲警罪的,幾乎必須判監﹝註一﹞。請教過一名法律學者,他說襲警罪之所以容易中招,是因為受害者為一般人的襲擊罪,襲擊的定義會按程度分為不同的罪行,如bodily harm、aggravated assault同grievous bodily harm;但「襲警罪」裏頭的「襲擊」,無論是《警隊條例》63條《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條,都沒有等級的細分,因此用的是assault一詞在刑法上最嚴格的定義──「掂一下」都係襲擊,也因此,「掂一下」都係襲警。

「掂一下」都係襲警,而且警察還可以選擇告你最高刑罰較重,而量刑起點幾乎必須監禁的《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或者最高刑罰較輕,因此也較多判處非監禁刑罰的《警隊條例》63條。這個法律漏洞極容易成為警察打壓政治敵人的溫牀,前文已述,不贅。另一個問題在於,香港的高級法院一直沒有闡清兩條襲警罪在解釋上的差異,而且在香港高級法庭有關襲警罪的案例,絕大部分都只涉及一般犯罪,如醉酒駕駛拒捕打警察、被截查時踢警察等﹝見附表的不完全紀錄﹞,甚少涉及公眾集會示威,近年最經典的終審法院法輪功楊美雲案,討論的法律觀點也限於警方是否「正當地執行職務」。因此,近幾單涉及示威人士的襲警案,裁判官都將被告等同於一般的拒捕罪犯﹝註二﹞,卻不用考慮所謂「襲警行為」的背景,警方有否在示威期間主動挑釁,也沒有意覺到襲警罪成為了壓制言論自由的工具,單單憑「掂到」警察就可入罪。

由於沒有這樣的案例可援,因此馮炳德案的辯方律師只能在求情時才提出應該將集會遊行中的襲警者與一般涉及其他罪行的襲警者區別開來。辯方律師說:「36b雖然係一個嚴重罪行,但判監不是一個判刑時的必要指引。法庭應將呢一類在公眾集會內所干犯所謂的襲警罪和刑事罪犯犯案逃跑或拒捕時犯的襲警有所區分。集會的理念法庭可以唔同意,但呢類人士的背景和去到現場的因由和一般罪犯不同,不可以說很高尚,但始終是為社會爭取利益。......可能干犯了法例,但以我經驗,這種所謂的襲警都不是嚴重的暴力,侵害人身有輕重之分,皇后和今次,警員都冇受嚴重傷害,傷是背後有裝備所以撞傷,不要留院。

「所以如果將條尺放在面前,呢次係成個襲警spectrum中最輕的一種──撞到警察。佢不是扎馬,所以佢向後跌,呢個所謂襲擊係叫做撞到一下。根據去到現場的原因,涉及的所謂暴力可以以一時的衝動解釋到,並不是刻意拒捕。」

辯方律師說過後,林裁判官只說我已考慮這點,維持還押候判的裁決。

●警察為何較可信?

眼見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被送上法庭,旁聽多了,對香港的裁判法院制度也多了體會。簡單來說,裁判法院制度是一個織得相當嚴密的網羅,被扔進去後能逃脫的機會很小很小,真正的法律戰場是在上訴庭,甚至終審法院。以馮炳德的案件為例,零八年一月十三日發生的事情,一直拖至八月才正式起訴,十二月才正式開審。警察作為指控團隊,要多少證人有多少證人,半年後或一年後開審完全沒問題;對於被控襲警的示威者,現場的目擊者雖多,但隔了這麼長時間,儘管我們已想盡辦法發散消息,亦只能找到一名從較遠距離看到事件的市民作證,形勢上從一開始便處於下風。

上到法庭,裁判官就一派理所當然地傾向接納警察的口供,也傾向不信任示威者的口供。裁判官林鉅溥在馮炳德一案的判詞裏說:「但係我相信,辯方證人﹝另一名示威參與者﹞同被告的政治觀念相同,dw2﹝辯方第二證人﹞同被告係同一個組織的成員,經常會見面,所以『講話睇唔到』係好容易講出來的,會比起『具體情況』更加容易講出來。」他評論警察時則說:「法庭認為警方並冇誣告被告的動機,法庭亦都唔會對呢樣野有幻想,唔接受辯方講誣告的理據.......控方的證人好率直, 冇誇大, 本庭認為佢好可靠,說的代表真相。」他強調控方二號證人警員李國柱和控方四號證人警員余志強不認識,所以無理由說謊,但警員李國柱和控方第三證人沙展邱義良份屬灣仔警署同隊,經常見面,法官則隱而不提。法官不知道根據什麼相信,警察伙記之間不會夾口供,反而示威者之間就會。大家應還記得謝德文那件聳人聽聞的「反砌生豬肉案」吧,那次審訊說明了兩件事情,一﹞警察之間是會夾口供的,二﹞最有效推翻警察夾口供的方法是發現他們不守作證的程序,而不是找出夾定的口供的漏洞。謝德文之所以幸運地成為漏網之魚,是因為警察證人一個講出「華倫西亞」一個講唔出,就是如此荒謬。

再講一個爛gag,裁判官林鉅溥說辯方證人與被告的「政治觀念相同」,因此會互相包庇。我剛剛到香港警察網頁查看,他們在首頁便提出了香港警察的「抱負、目標和價值觀」。香港警察不單分享共同的抱負、目標和價值觀,而且更有一班上司,服從同一個權威,從同一個源頭出糧。林官的邏輯正正說明警察互相包庇的傾向應該更強,而其實,在香港警隊百多年的歷史裏,他們也是直至近年才建立起較正面的形象。

●後話

文首開出來的問題,我沒有作很系統的回答,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印象,警察有保護市民姓命財產的一面,亦是現政權打擊政治異見、壓制和平示威的工具。「掂一掂」即可入罪的襲警條例;沒有任何成文理據的控罪選擇﹝36b還是63﹞;組織起來的警方證人團;還有無定向風的判刑結果﹝馮炳德在皇后碼頭襲警案中拍了警察頭一下,沒有任何受傷,按36b判監兩個月;姚志遠﹝譯音、HCMA 104/2002﹞拒捕拳打警察嘴,也是判兩個月﹞,當這樣的制度被拿來對付人民時,可以是更難以察覺的溫水煮蛙。

註一:例如MAGISTRACY APPEAL NO. 183 OF 2002第七段提到:"7. There is certainly no doubt that assaults on police officers are serious offences and are ones that should always attract custodial sentences, save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They should also attract sentences that are consecutive to the sentences passed in respect of any other offence that the accused is convicted of. As Miss Lily Wong, counsel for the respondent, reminds me in her written submission, this offence is an excepted offence."

註二:ESCC3582/2007 皇后碼頭清場襲警案,裁判官周燕珠說:「辯方在求情時所提及的案例,主要包括陳雄祐﹝HCMA 183/2002﹞、姚志遠﹝HCMA 104/2000﹞、蘇澗明﹝HCMA 201/1996﹞,呢三個案例,上訴庭一致都係指出,襲擊執行在職的職務人員,係嚴重的控罪,監禁呢就係必然o既,而呢類型的控罪亦都不適宜以緩刑作判刑。」

附表:襲警案例﹝全部是有向高等法院上訴的案件,用assaulting police等關鍵詞於westlaw資料庫搜尋﹞

引用《侵害人身罪條例》36b條的襲警案例﹝案情、判刑、上訴結果﹞
﹝HCMA 55/2008﹞企圖盜竊被捕後在警署搜身時推警員胸部,導致警員撞牆,並試圖咬警員/////判監兩個月/////駁回上訴
﹝HCMA 1210/2007﹞警察上門調查反抗,用玻璃樽擲警員,抓傷警察手腕,踢警員大腿/////判入小欖三個月/////駁回上訴
﹝HCMA 890/2007﹞警察向汽車發告票,同坐乘客將臉貼向警察吐口水/////判監兩個月/////駁回上訴
﹝HCMA 830/2007﹞被帶回警署搜身期間雙手推警察/////判監三個月/////駁回上訴
﹝HCMA 824/2007﹞被便衣警察在街上截停時揮拳打警察胸,之後再用手肘撞警察腹部/////判監六星期/////駁回上訴
﹝HCMA 623/2006﹞拒捕時出拳打警察面,再推警察落地/////判監三個月/////駁回上訴
﹝HCMA 902/2005﹞警察到卡拉ok處理糾紛報案時被出拳打中嘴、被推跌、背部被打超過十下/////判社會服務令/////駁回上訴
﹝HKEC 793/2005﹞違例落貨被警員抄牌時出拳打警察面部/////冇判刑資料/////上訴得直無罪
﹝HCMA 125/2003﹞警察上門處理家庭糾紛時被六十八歲老翁試圖搶槍及踢腹部/////判監一個月/////駁回上訴
﹝HCMA 1257/2002﹞被截查及拘捕後用腳踢低警員/////重犯襲警罪判監九個月/////駁回上訴
﹝HCMA 183/2002﹞﹝陳雄祐﹞因涉嫌藏毒被捕時推警察落地/////判監六個月/////上訴後減刑至兩個月
﹝HCMA 1062/2000﹞警員上前提醒一名隨地小便的男子,被人推開和拳打下顎/////判監廿一日/////駁回上訴
﹝HCMA 104/2000﹞﹝姚志遠﹞涉嫌無牌駕駛,警察上前時被拳擊嘴部,導致裂傷/////判監兩個月/////駁回上訴
﹝HCMA 201/1996﹞﹝蘇澗明﹞開車突然衝過雙白線在警車前停下,警員處理時被踢臀部倒下/////判監兩個月/////上訴後減刑至罰款五千元
﹝HCMA 174/1999﹞醉酒,警察上前探視時被捏頸/////判監廿一日/////有悔意,改判八十小時社會服務令
﹝HCMA 1650/1988﹞男子到警署協助調查時被捕,向警員擲煙灰缸/////判監三個月/////上訴得直無罪

引用《警隊條例》63條的襲警案例﹝案情、判刑、上訴結果﹞
﹝HCMA 474/2008﹞被查身份證時用手督警察的鼻/////判監兩個月 緩刑十二個月/////上訴得直推翻定罪
﹝HCMA 171/2008﹞醉酒搭的士唔俾錢,踢到場警察大腿一下,紅瘀/////判監一個月/////上訴後減刑至十四日
﹝HCMA 1232/2006﹞糾紛,警察來要求停車時開車輪軚壓到警察的腳/////判二百四十小時社會服務令/////上訴維持原判
﹝HCMA 679/2006﹞醉駕被捕,衝向警衝意圖揮拳被制服/////冇判刑資料/////上訴維持原判
﹝HKEC 664/2005﹞集會被捕後在警署咬及襲擊警察/////罰款一千元/////終審法院上訴得直無罪
﹝HCMA 806/2001﹞在羅湖火車站拒絕與警察合作,用手叉警察頸/////冇判刑資料/////上訴維持原判
﹝HCMA884/2000﹞向上門處理噪音投訴的警察動粗/////判監廿八日/////上訴維持原判
﹝HCMA 520/1999﹞拒絕警察要求停車,推警察心口,再用手抓傷警察/////冇判刑資料/////上訴維持原判
﹝HKEC 856/1998﹞冇案情/////判監一個月,緩刑十二個月,罰款二千元/////上訴得直無罪
﹝HKEC 723/1998﹞冇案情/////判監兩個月/////上訴因人道理由獲減刑至十四日
﹝HKLY 263/1994﹞在警局內與警察糾纏,警察輕傷/////冇判刑資料/////上訴得直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