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根本無兒童,又點會有兒童節

香港根本無兒童,又點會有兒童節

聯合國兒童基金的廣告

朋友唔提起,亦醒唔起4月4日係兒童節。大概因為細時日日都係悠悠閒閒HEA住過,兒童節與否都無乜大分別。只係對今日嘅細路嚟講,可能格外有意義都唔定?畢竟,我哋已生存喺五歲小朋友都問點買樓嘅時代。

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佈咗「忽略零遊戲」宣傳,舊年曾見滿街「還小朋友每日一小時遊戲時間」廣告[1],就知而家小朋友可憐。仁義出,有大偽,出得呢啲廣告,就即係而家嘅小朋友無遊戲時間了。

小朋友壓力大我哋早知。唔知幾時開始,升中放榜夠Juicy成為傳媒追捧新聞,一係小朋友哭得梨花帶雨,成為人生失敗者,一係喜上梢頭仿忽十幾歲已注定成為人生勝利組。讀書、升學,重覆的無間地獄,成為呢個升學主義社會的孽障。

隨升學競爭而來的,係無窮盡的補習和課外活動。星期一游水星期二奧數星期三英語拼音星期四小提琴星期五普通話星期六足球的故事已聽到厭,仍未計鋼琴已是基本技能小學升學都唔計了(似乎小提琴亦有此趨勢)。

然後有一日,我發現譚玉瑛姐姐退休了,兒童節目的動畫時段結束了,放學ICU結束了。新的「兒童節目」叫THINK BIG天地,主題卻講科學IQ題創意藝術英語全球教育,發神經地全集認真教英文[2],或很認真地玩一啲都唔好玩嘅「執包袱」遊戲[3],然後出現兩條BAR講如何考聆聽能力,或有專家講如何培訓眼明手快記憶力。諗起細時睇莫名其妙唔知做乜的「一石二鳥三蟲四DUCK」,卻很羡慕好想上去玩。一如而家滿街童裝,美輪美奐似大人衫,感覺卻不如細時喺街市買的紅色叮噹黃色Keroppi同有口HelloKitty般童真。

幾年前曾於某獨立屋為五年級直資名小學生補習中文,派中二嘅補充練習俾佢做,能按時完成仲要攞近滿分,其實唔知補啲乜,偏偏家人要佢補習。每次落堂,總係諗起小學時嘅自己:瞓到十一點悠閒食lunch之後返學,放學自主地去圖書館閒逛睇《牛仔》、返屋企打機食飯等瞓覺;會考時HEA住考,仍是小說閒書打機渡日;中七那一年,仍可準時三點八放學步行回家睇《我們這一家》,沿路抑望觀塘狹窄卻澄藍的天,稍事休息先再讀書。再望望今日自己的高中學生,五點放學成為基本,未計返屋企無限量功課。有時總迷茫不知人間何世。

「大個就會明白」嗎?有時睇身邊有成就或好叻嘅朋友,我都會覺得細時欠缺決心,也欠缺催谷。但如要我放棄悠閒嘅童年,去換取「成就」嗎?我又覺得我唔會做呢個選擇。

我地越嚟越失去對「兒童」的想像,而只有將大人的期望和「大個你就知」的事物壓在佢地身上。有時慶幸工作唔使接觸五歲小朋友,但對住比成人更忙嘅十五歲小朋友,我都係望唔透。

1.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短片

2. THINK BIG天地的英文環節

3. 連遊戲環節也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