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以28比8大比數否決,無論建制派如何以「蝦碌」自圓其說,新華社與中央電視台即場報導,全國人民見證了歷史:一項按照中央政府決定草擬的法案被一個「下級」地方議會否決,正好突顯出中央專權無法壓倒一地人民意願,無疑替大國崛起的天朝心態潑下冷水,光是這一點已足以寫入史冊。
特區官員與建制派議員出盡九牛二虎之力諉過泛民,聲稱所有人都是輸家,究竟實情是否如此?要判定輸贏,先要對比各方為政改設定的目標,普選只是手段,不論是中央政府或香港人都有各自盤算。
中央官員從2007年時猶抱琵琶半遮面到今天撕破臉皮,背後兩個目標很清晣:一是為了透過普選取得管治正當性;二是為了令香港人心回歸,即使不甘心也得馴服。以今天的結果而言,北京輸得一敗塗地。
由於小圈子選舉實在太難看,市民一直質疑特區政府管治的正當性,本來通過政改方案後中央可以用假普選掩人耳目。但如今不但政改落空,更由於雨傘運動催化政治覺醒,中央要盡出政治資本挽回頹勢,迫使原來一些面目模糊的特區官員也要公開指鹿為馬,民望下滑,政府只會比前更弱勢,推行政策的阻力更大。所以政府管治正當性不進反退,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紛紛說政改後要回歸民生議題,只是夜行人吹哨的把戲,因為他們深知未來兩年舉步維艱。
說到人心回歸,危機更大。多項民調顯示,學歷高的市民和青年人反對政改佔大多數,說明了社會中堅的專業人士和知識階層不滿中央決策,主宰未來發展的年輕人亦站在中央的對立面。一役政改而令關鍵階層人心向背,更助長了本土意識與分離主義傾向。
輸掉正當性,輸掉關鍵民心,還輸掉了不知多少億元的撐場維穩費卻落得立法會大比數否決的下場,北京不是慘敗是甚麼?
站在香港人利益的立場,政改自然是為了推動真普選,背後的目標是維護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核心價值,以確保符合社會公義的可持續發展。否決政改無法令民主政制向前邁進,卻可以暫時剎停中央官員破壞兩制的步伐,避免把社會推向謊言當道是非不辨的深淵。所以雖然香港人未贏,但遠還未輸,仍然手握爭取普選的籌碼。
否決政改後的政治焦點,必然會跳出基本法的框框。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看得很明白,與其任由中央官員肆意演譯基本法然後要求「依法治港」,不如集中力量由下而上重訂基本法,跨越2047的大限。一國兩制的含義很寬,關鍵在於誰有詮釋權。只要香港人不妄自菲薄,歷史往往有令人驚喜的偶然 - 一如立法會28比8的驚人賽果。
輸贏重要,不是因為香港刻意與北京對立,而是因為政改角力是普世價值與專制獨裁之爭。香港贏,中國全贏;香港輸,中國全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