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青年會否承擔全民養老金?

青年會否承擔全民養老金?

只要年青一代審視自己一生,便知道自己也有經濟需要全民養老金。

首先,現時大學畢業生也要十年時間才能每月賺取3萬元以上的收入。而絶大多數的非大學畢業生相信要經過十數年的艱辛也未必可以每月賺取2萬5千元。試問他們工作35年可以積累多少強積金?一些銀行財務顧問的推算,到65歲退休時也不能達1百萬元。即使如政府諮詢文件說可有1百萬強積金,也不能供養自己渡過有尊嚴的晚年生活。2015年綜緩長者平均每月的綜緩金是5,600元,換言之,在正當情况下,年老時有各樣健康問題,每月開支6,000元,是合理的估算。稍為計算,1百萬元÷6,000元÷12月=約14年。以預期壽命87歲,65歲退休後,還有22年的老年生活;那麼80歲後靠甚麼生活呢?很明顯,現時的年青人,年老後,他們也需要全民養老金,來支援渡過最後8年的晚年生活!

事實上,在未來40年積累1百萬元的強積金,年青人是没有任何把握的。第一、對冲制度還未能取消。第二、要在未來40年繼續通脹年均1.8%,是很難的。第三、確保年均回報率為3.4%,也是非保證的,完全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2016年1月26日積金局宣佈過去15年的回報率年均為3.1%,較早前3.4%下跌。第四、行政費能否可以減至0.5%以下,也是未知數。私營強積金的功效,是成疑的。

有些官員說,採用公共年金有助轉化1百萬資產成為每月可提供給參加者近4,000元的固定金額,直至參加者離世。看似可行,實質不如180學者全民養老金方案,可以有通脹調整的養老金,確保3,500元不變的購買力。4,000元的每月固定金額,不消10年,其購買力便會下降一半,使年老參加者,生活於現時3,500元貧窮線以下(2014年價格)。

最大困難是政府根本不會考慮去營運這樣的年金計劃。因為早於梁振英上任之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和本學會便提出強積金改革方向,由政府設立交由金管局投資營運的公共基金選項。當時的積金局主席胡紅玉也有相同的建議,但遭金管局的斷然拒絶。那麼如何落實金管局式的公共年金呢?

更大問題:非在職人士如75萬家庭主婦,50萬殘疾人士和過百萬的長者,都不能受惠於強積金制度;他們的老年生活靠甚麼?因此,全民養老金是別無選擇的解決方法。

最慘的事情是年青人難有很多個人儲蓄來供養自己退休後生活。四成以上的薪金要用作租金,因為只有大學畢業生才有經濟能力來買樓和每月供近2萬元的按揭費用。如果没有全民養老金,收入低於3萬元的一般打工仔,還要想法撥出收入的幾成來供養自己的年老父母。只有實施全民養老金,才能即時減輕供養上一代的壓力。

年青一代是很明白的:自己怎樣勤奮謀生,也難靠自己個人奮鬥來供養自己年老生活。實施了全民養老金,上年紀的父母不用自己獨力支撐供養。自己年老時,也有養老金過活,自己和伴侶也可安心生活;怎會不要求實行全民養老金,怎會不樂意承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