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are we all lost stars trying to light up the dark?
難道我們都是流離失所的繁星,嘗試在無盡漆黑中竭力綻放一點光芒?
腦海中迴盪著旋律與歌詞,浮現出那令人感動的夜晚。是電影《Begin again》主題曲 Lost Stars 的歌詞;是 2014 年 10 月 6 號佔領金鐘的晚上。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素不相識,默然無聲,內心卻似連結在一起…
生命中總有些圖畫你永遠不會忘記,相反也總有些時刻會叫你覺得毫無價值。
Who are we? Just a speck of dust within the galaxy?
我們生存的意義是什麼?只是在浩瀚的星河中化為細小的星塵?
的確,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中,人類只是微塵中的微塵;在遼闊的歴史長河裏就如驚鴻一瞥。如此的渺小卻又如此精巧;如此的脆弱卻又如此獨特。借法國哲學家巴斯卡 (Blaise Pascal 19/6/1623 – 19/8/1662) 的一句說話:「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在我來說就是不要放棄尋找生存/生命的意義,作為一個人。
作為基督徒擁有永遠的盼望,非基督徒也渴求尋找生存的意義;失去信念的人卻像風中的斷草、像河裏的落葉,隨風飄盪、隨波逐流。當利益、權勢及立場凌駕於一切,思考還能有效地運作嗎?
從歴史角度看,人生短促如幻如電;今天高談闊論,明日大江東去,不論你是君王或庶民最後都是殊途同歸。
這樣說並不是要否定結果的重要性,相反只是不想人們以結果來否定過程;成敗不足論英雄,英雄不足論成敗。
我明白我們所感覺到的時空並不如以上所說的短促,每天醒來並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在等待終結的到來。正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卻沒有想到每天在追尋各樣事情的結果也只是過程的一部份。
我們都會在浩瀚的宇宙中化為細小的灰塵,但我們都有竭力嘗試過在漆黑中綻放光芒嗎?還是我們只是不斷在利益,偏見,預設立場之中迷失,而最終化為灰暗的微塵?
別教悲情太廉價
雨傘革命一週年,悲情大平賣跌穿五十天線(你懂的),說三道四也要插一句:別教悲情賣得太廉價。
我不特別喜歡悲劇電影,也不推崇失敗主義,不過人類歴史展現了無數失敗的歴程,對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無功而還也好功敗垂城亦好,一天還活著一天就還要抗爭,那一刻你為了光環或什麼理由去扭曲事實或現實,那一刻你自己就站到了荒謬的一邊。
人活著無法100%的誠實,但始終別要忘了有些原則是不能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