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講師鄒崇銘在其新書《後就業社會 誰是科技貴族?誰的人工智能?》(註一)中提到,在資訊科技革命之下,不單有度身訂造的標靶生產,也容許人更簡單而精準地透過租用、借用、交換、分享等合作方式互惠互利,提升生活質素。隨之而來的共享經濟,引發思想衝擊,人們不再視私有產權為生活的中心,「置業安居」亦不必然是首要人生目標——只要買樓不再具備致富功能。若社會風氣適時轉變,年輕一代慣做遊牧民族,遊走於不同地區,擁有物業更可能變得多餘,租住和共享住屋才是王道。科技發展怎樣改變我們生活型態和方式,造成哪些問題,視乎多方面因素。筆者相信,本地大學的精英最有條件、資格和責任做相關研究,再向社會建言,以迎接未來挑戰,但理想和現實似乎距離很遠。
《後就業社會》亦提到Klaus Schwab這個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歸納十二項新興科技,宣稱「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Schwab 相信,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轉型過程中,大量傳統工種 和就業職位難免會被淘汰;但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亦為人類帶來充權和自我實踐的機會。」有危也有機,「而要令人類得享未來的盛世榮景,眼前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能更公平地分享科技帶來的好處,有效規避科技造成的風險和破壞,以及確保人、而非科技,仍然位處社會和經濟體系的中心。」
時代正發生巨大的結構性改變,筆者月前便看過Andrew Wachtel一篇文章,他是吉爾吉斯一所大學的校長。由於收到哈薩克一所大學的聘書,他正考慮是否接受,但要視乎對方會否推動跨科學習的課程改革,讓學生做好準備,迎接未來AI當道、工種消失和就業率下降的世界。他預言全球人口有天會減少,其速度卻追不上機器革命所導致的工作流失。論發達程度,吉爾吉斯比不上美、德、法等國,但作為大學祭酒,最重要的是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和人文關懷,Andrew Wachtel正好顯示他的眼界和信念沒有被一時一地的處境所限。具備這些特質,身為大學高層,方可能引領社會突破本身局限,推動均衡的發展,造福人群。
香港的大學校長又如何?他們有甚麼世界觀?對社會未來又有何想像?除了「提升國際排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背靠中國的優勢」這些泛泛之談,除了那些逐件計的新發明和成功賣錢的科研產品,他們在宏觀的、全球化的戰略層面,是如何理解香港的存在價值,如何理解大學在社會擔當和正在發揮的角色,特別在關乎市民福祉(而非企業盈利)的問題上?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近日的言論,多少帶給我們一點啟示。
有份聯署撐「明日大嶼」的嶺大校長鄭國漢,早前撰文反駁反對者觀點。他指,有人說新世代青年人認為,環境保護和天氣變化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所以反對填海造地,他反問:「年青人真的不介意住劏房嗎?香港經濟沒有足夠土地支持以保持國際競爭力,他們真的可以找到像樣的工作和賺取足夠的基本生活費嗎?有沒有在乎自己事業或者在乎整體經濟發展的年青人啊?」他又說:「還沒有人因為環保而願意住劏房或者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和Andrew Wachtel一樣,鄭國漢的關注對象都是年輕人,但他對競爭力的想像,似乎仍停留在《後就業社會》中所提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階段(lean production和just in time production作為重要標記),甚至更早的「福特主義」(Fordism),以流水線為主的大規模生產方式(有否想過購物團的行程和工廠的生產線有幾相似?)。鄒崇銘在書中卻這樣說:
「按照Schwab 的說法,當下我們經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是數碼、物質和人類領域的高度結合。由於資訊科技促進生產技術的普及,令在地生產工序的成本大大降低,製造業毋須再遷往遙不可及的偏遠地區,反而可以在毗鄰社區重新建立。由此發達地區的 「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將變得可能,小規模的作坊經濟和創意產業或會重新出現,並且不一定再受大企業的操控。」
鄭國漢的批評是否基於一種過時的發展理論,仍有學理上爭議之處,就交由讀者自己定奪。但鄭國漢的問題,並非在於他不夠高瞻遠矚,而在於他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訓斥他口中的年輕人。年輕人本身所受到的窘境和壓迫,他固然不體諒,更離譜的是,他對弱勢的苦主嚴苛,對造成嚴重貧富懸殊、住屋劏房化等社會問題的元凶卻寬容。難道年輕人難以找到像樣的居所、工作和賺取足夠的基本生活費,不是過去長期政府縱容大地產商和鼓吹投機炒賣之過嗎?
為了保持所謂競爭力,我們社會過去付出多少代價?有幾多富人情味的社區、古老的建築被拆毁,有幾多老實做生意的小店和小商人被趕盡殺絕,有幾多人的價值觀被扭曲而對納米樓趨之若騖,有幾多工人捱大半世一身病痛但晚年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和照顧?守財奴的政府省下千萬億公帑,現在卻輕率地打算年年拿一千幾百億去填海,而明明民間已提出過不同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以解決所謂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但38位經濟學至今仍用各種歪理替政府護航,鄭國漢還怪罪年輕人,反問年輕人是否不介意住劏房,但「明日大嶼」的遠水又怎去救年輕人所面對的近火呢?這樣擺苦主上枱製造假對立,是學者所為嗎?
與其質疑沒有人因為環保而願意住劏房,筆者建議,鄭國漢你先去質問那些自稱愛國的權貴為甚麼不放棄綠卡。
註一:該書另一作者為韓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