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輝
不時傳來當局有意整頓通識科的消息。就算不是立刻整頓,有心人也不斷製造似是而非的言論,說什麼通識科太政治化,年輕人無法判斷箇中三昧云云。這種說法,無異於倒果為因。
不是通識科太政治化,而是相反,當校門外的真實世界已經全面政治化,社交媒體也充斥大量政治信息,這時候,教育又豈能不聞不問?不要忘記,通識科設立的原意,本來就是培養多角度思考和分析批判的能力。通識,不過是被時代選中的產物。
面對日趨政治化的香港,我們更需要通識科。這包括兩方面,一是針對日漸河蟹的主流媒體世界,二是回應網路世界的某種極端政治力量,凡此都妨礙公共理性思考的生長。前者包括來自梁振英式的語言偽術,各式加強現實秩序的威權命令,它們通過主流媒體散播, 後者則以網路為基地,是民主運動的變態病變,鼓吹批鬥鬧爆的惡俗風氣,面對同路人也極端好戰,使公民社會退化回「每個人跟每個人戰爭」的自然狀態。
在面對以上兩種趨向,通識教育顯得十分迫切。如何分辨各種言論及資訊的真偽?怎樣以理性破解自上而下的威權命令,以及極端政治的魅惑修辭呢?如何叫學生懂得同時分辨保守政客和群眾煽動家的語言偽術,而不是二擇其一呢?
以批判及多元思考定位的通識教育,也許能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學習說理的空間。這不是在虛擬空間鬧爆或留言,而是面對面,在其他有血有肉的真實他人面前(同學和老師),在眾人之間學習如何公開說理及相互說服。這種素樸的政治說理空間,今時今日尤為難得,因而更具教育意義。
學習公共說理,這讓我們回到一個古老哲學問題,到底語言是支配操縱、叫人屈從的修辭力量,抑或是尋求道理、發現光明的知性途徑?在政治愈趨黑暗的當下,更要我們來守衛語言之光。
原文刊在明報觀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