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強調政改後要專注民生,實情真的如此?在房屋這個香港人極關注的大問題上,政府固然未能為市民帶來希望,在鉛水事件中,政府的表現更是差強人意。對小市民來說,有時民生問題並非什麼高大空的政綱與口號,而是買到一餐好餸,為家人煮一餐晚飯,若然如此卑微的要求政府也未能回應,還談什麼專注民生?
去年,領匯將香港仔華貴邨街市出售,新業主聲稱會翻新街市,後來在沒有通知下將整個街市結業,有消息指街市將改建成大型超市,廿多個小商戶生計頓失之餘,華貴邨業主立案法團指有近兩萬居民受影響,長者和輪椅住戶由於行動不便,無法到附近華富邨買餸,將來只能光顧超市「捱貴餸」,苦不堪言。
領匯上市後,市民的印象就是不斷加租及迫遷商戶,老字號被大財團取代,市民選擇減少。想不到領匯出售資產後,情況沒有任何好轉,市民還是逃不出「捱貴野」的宿命。華貴邨這個事例,表面上與邨外居民無關,但自領匯2005年上市,不少地區的商場都變成領匯旗下,其他地區的命運早與華貴邨連成一線,理應正視。
面對領匯的種種行為,坊間不少人建議政府回購領匯,但這並非最佳選擇。當年政府以二百多億元出售資產,現時領匯市值已升至七百多億元,回購並不划算。政府應考慮選擇一些目標社區興建房委會商場和街市,由小商戶經營,引入競爭,令基層居民有更多選擇,以抗衡「領匯霸權」。
政府亦應訂立墟市政策,發展社區經濟,如重推流動小販牌照,劃分區域作墟市,以解決貴租問題,亦為市民提供發揮機會。或許有人認為重發牌照困難重重,但在二零零一年年底,亞洲金融風暴導致香港經濟困難,政府決定在不影響食物及環境衞生的前提下,以更寬容的方式對待小販,證明在特殊情況下,政策可以有一定彈性,以回應社會需要。在租金高企市民缺乏選擇的情況下,現在正是政府訂立墟市政策的良機。
要做好民生工作,並非做一場政治秀,喊一些連特首自己也沒有能力落實的高大空政綱。假如連小市民買餐好餸的願望也未能回應,重複強調專注民生,在市民眼裏也只會是又一個語言偽術,梁振英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