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指經過過去數年的土地用途檢討,已物色到逾210幅土地,興建逾31萬個房屋單位,解決短中期的房屋短缺問題,不過當中不少是來自改劃綠化地帶而來,改劃綠化地帶本身已與保育自然環境的目標相違背,用來建私人豪宅更是與解決房屋短缺問題毫無關係,這裏看看荃灣區的例子。
翻查立法會及荃灣區議會的文件,2014年起政府聲稱在荃灣區物色到5幅綠化地帶興建房屋,不過5幅建議改劃的綠化地帶要提供的,都是私營房屋單位。再看看綠化地帶的位置,兩幅在荃錦公路、一幅在鄰近青山公路寶豐台、兩幅在青龍頭,環顧這些地皮四周的樓盤,朗逸峰、寶雲匯、壹號九龍山頂等全部都錄得過千萬元成交價,放租的御海峰、御天峰則「閒閒地」四萬幾至近六萬元,不是背山就是面海。毗鄰這些「優越地段」的綠化地帶可以提供甚麼的私營房屋呢?這些房屋起好之後,又可以如何解決極度非常嚴峻的房屋問題呢?大家心照。
綠化地帶作為保育已建設地區或市區邊緣地區內的現有天然環境,以及防止市區式發展滲入,一般推定是不宜進行發展,荃灣區這幾幅綠化地帶,根本應該從逾21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用地中剔除。
然後一定會有人問,這舉動大大影響了短中期房屋供應,可以透過填海、開發郊野公園邊陲以及新界農地去「彌補」短缺呢?首先已講過多次,這些土地供應是長遠甚至是概念性選項,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其次,一些未善用的土地資源,例如棕地、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等應該先重新規劃,用不著立即打郊野公園主意,也不用填海及開發農地等環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