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議員被DQ 不如選人大

議員被DQ 不如選人大

上星期,港區人大常委的選民登記已在上環默默進行,有公民黨成員已先拔頭籌成為本屆全香港首位登記者,幾天後就發生了DQ事件。人大選舉,除了在保皇的圈子裡,好像從來都不關香港人事。泛民也是冷處理,有時有小貓三四隻去參選,例如上屆司馬文就曾經選過。冷待的原因,是根本無影響力,搞來也嘥氣。某泛民議員說,泛民可能的影響,是人大最末幾席,除此之外,根本無用。聽起來,真像「抗爭無用、行禮如儀」的論調。

DQ過後,大家都覺得無事可做了,但如果被DQ的議員是今屆特首選委,照理可以登記人大選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上屆港區人大選舉會議成員,上屆港區政協委員,以及本屆特首選委都可以登記成為人大選委。被DQ議員是特首選委,理應可以登記。除了本屆特首選委可以登記,上屆特首選委就算今屆不是特首選委,只要上屆有登記,就是上屆港區人大選舉會議成員,今屆仍然合資格登記。

有些人認為去登記就是認同獨裁政權,但又無實際作用,去做花瓶拒絕登記。主要是在於投票時必須投36票,多於或少於36票都當廢票。保皇中人根據往績存在競爭,所以在中央不一錘定音的情況下,泛民可以邊際地影響最末幾席,某前泛民議員表示以舉中指聞名的黃宜弘就是這樣被泛民掃出去的。2012年人大選舉會議只有1620人,最末一席跟下一位只差32票,第九位到第三十六位相差不足300票,如果「民主300+」全部登記,足以影響某些人的當選機會。

在特首選舉期間各選委已經收到各式其式的宣傳冊子,裡面載有他們在各個中國城市參觀握手的照片,甚至一大本自傳類的書籍訴說心路歷程。投票當天我們幾個年輕選委就遇到位優雅的老太太向我們握手介紹自己,幾位選委都覺得大家陣營不同又不認識你這樣非常奇怪,原來是她女兒要選。她女兒後來還在社交媒體到處add泛民選委,十分進取,驚死你記不起她。上屆亦有人搞過人大選舉論壇,還有保皇候選人出席及認真對待。觀乎他們的行為,泛民也不是完全無影響力。

有人批評,即便有影響力,也只是一個保皇換另一個保皇,根本無用。為甚麼要參與選舉呢?因此,我提議的只是登記,登記了不一定要投票。登記是要構成壓力,至於投票與否,容後再談,各陣營也可自己決定。重要的是,今屆不登記,除非下屆再成為選委,否則喪失港區人大會議資格。過往泛民登記比例大約20-30%,絕對可以增加更多。因此較務實的團體和泛民成員,都是呼籲先登記。現在雖無影響力,一路滾大人數,每屆都登記,新當選的選委又登記,人數越來越多。至少,這樣令親共人士不敢怠慢。如果說眾人被DQ後可以做甚麼,與其說下屆立會過半,泛民總辭,不如先考慮今屆人大選舉。

不同陣營可以在人大有不同發揮。DQ議員甚至可以試下參選人大,條件是擁護憲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他們宣佈自己效忠中共,人大又會將他們DQ嗎?若沒有被DQ,甚至可以參選,又有排周旋了。

溫和泛民如果相信要跟中央溝通,可以要求親共第二梯隊乃至淺紅如自由黨商界等面對香港市民。策略派志在寸土必爭,不放棄任何陣地和影響力,所以應該登記。進步泛民可以在人大選舉會議的各個需要表態的程序現場提出反對。大中華主義者甚至可參選去宣揚他們要求人大普選的願望。本土派也可藉此用自己的方式搞局。

票投不投,要不要理會親共候選人是各派別的考慮,但隨著釋法後立法會崩壞,六名民選議員被DQ還不知會不會陸續有來,人大將會是一個舞台讓泛民著墨。就算大家一盤散沙,先登記,留著資格,下屆有甚麼要做都能響應。

當然,港區人大的選舉辦法是由人大會議決定,所謂今屆登記下屆再選都是中央說了算,它不讓你登記也是它說了算,規則可以隨時更改,龍門搬完又搬。所謂的投票及數票,不是用香港的選舉事務處,票數也是他們數了算。獨裁政府不斷改變規則迎合自己才是常態,若已覺得絕望,龍門會不斷搬,那所有事都不需要做了。

本文已於2017年7月19日蘋果日報刊登,本文為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