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從本週一開始審議政府提出擴大中環軍事碼頭用地的規劃圖,由於有近二萬名市民反對,其中約一千人會親身出席,所以這次審議勢必成為有史以來最多市民參與的申述會。過往政府遇上同類情況,必定會在審議前因應民意修訂方案,即使牽涉政府過百億元收益的重建舊政府總部西座項目,都在申述會前轉軑。為何今次梁振英政府在民望跌至谷底之際仍要硬闖?
今次爭議其實有很簡單的解決方案,因為解放軍艦隊若按照過往慣例每隔三年訪港一次,政府只需在這幾天把碼頭前地段宣佈為臨時軍事禁區,便可滿足駐軍需要而毋須把海濱劃作永久軍事用地,毋須勞煩解放軍全天候派人管理海濱(包括一所公廁) ,更符合「還港於民」的承諾。陳茂波一直不肯回應,為何不接受這兩全其美的方案。
要解開謎團,先得看整件事的時序。
從2000年政府發表《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開始,前後修改了七次都把海濱劃為休憩空間,最後一份S/H24/7草圖在2012年3月17日刊憲。梁振英在2012年3月25日當選特首,直至2013年1月25日政府向城規會提交文件第八次修訂草圖,才首次提出把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
梁振英上任後 擴大碼頭用地規劃
政府解釋過去未有提出修訂的原因是碼頭設計尚未完成,但陳茂波在他4月21日的網誌自打咀吧,因為他說2010年已經造好設計諮詢區議會,那為何2012年3月第七次修訂規劃圖時依然把海濱劃作休憩用地?因此,政府擴大軍事用地,肯定是在梁振英當選特首後的新主意,更是他在去年7月1日上任後作出的決定。
有論者質疑這是否與「和平佔中」運動有關,但戴耀廷首次提出佔領中環的構思,是2013年1月16日的信報文章,而政府在1月25日提出修訂文件前已在政府部門進行了一段時間內部諮詢,所以從時序看「佔中」並非擴大軍事用地的原因。換句話說,梁振英去年中上任後便着手調整對港部署,與解放軍商討修訂規劃圖。那麼,只有三萬多平方呎的軍事用地,對解放軍有何價值?
若果解放軍沿用既定方案,每次軍艦訪港前便需要事先知會特區政府,再由政府刊憲,宣佈碼頭為臨時軍事禁區。但若果中環海濱劃作軍事用地,碼頭的功能便有兩項實質區別。
其一是「隨意靠泊權」:解放軍軍艦無論任何時候進駐中環,都毋須知會港府,因為海濱用地已屬駐軍管轄,特區無權過問。
其二是「駐艦常態化」:駐港部隊剛於今年中引入了兩艘056A輕型護衛艦,每艘長89米,設有直升機起降台,是解放軍近岸防衛的最新型艦種,目前停泊在昂船洲基地。一旦軍事用地成事,該艦可以長駐中環成為常態。
中環駐艦成常態 催化香港變質
由此觀之,這片軍事用地雖少,卻令軍事碼頭的性質有重大變化:由一個只供禮節性訪港的臨時碼頭,蛻變成隨意靠泊常態駐軍的永久設施。將來從國金中心或英美總領事館外望,維港最觸目的景緻便是解放軍軍艦。
英殖時期香港人對添馬艦海軍基地見怪不怪,因為殖民者在商業中心駐軍,是利用軍艦作為符號象徵,向被殖民者突顯管治權。正如今天在直布羅陀,依然可以在市中心看見英國軍艦停泊,象徵英國政府對這片西班牙土地的主權。
回歸後解放軍刻意低調,宣揚「人民子弟兵」形象;一旦軍艦進駐中環成為常態,便難免令人有「佔領部隊」的聯想。解放軍執行職務不受特首指揮,不受立法會監管,更不受香港法院管轄。過去駐港部隊低調行事,香港人可以把疑慮放在地氈底,如果全副武裝的軍艦常態停泊在商業中心和立法會幾百米之外,市民豈能放心?
中環海濱變軍事用地固然令市民損失公共空間,但工商界的損失可能更大。試問有那一個倚賴自由市場的金融經濟體系,能在軍事威懾下繁榮昌盛?城中大享的撤資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城規會申述預定至12月中完結,但規劃圖的最後決定權在特首和行政會議手中。香港各界必須讓政府明白,中環常態駐艦對特區管治有百害而無一利,更是香港變質的催化劑。
(圖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