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說雨傘運動撕裂教會,不如抱著希望主動與教友切磋交流,這不在乎你勝我負的結局,而是盼望在真誠的對話中看到對方的價值,或許更能啟迪心靈,認識彼此的盲點。928後我轉了教會,大家難免傷心,某舊教友相約傾談,雖然最終都是落得各說各話收場,但我深覺這對話內容觸及當下傘後信徒困惑之處,故我隱去發問者身份,把內容整理。完成文章後內容竟長達4500字,故分成上下集刊登。
I. 羅馬書13章:順服掌權者?
問:羅馬書13章提到要順服掌權者,若遇到掌權者和上帝的教導互相違背,基督徒理應跟從上帝,拒絕跟從掌權者。然而,信徒心態上應為掌權者祈禱,大可向政權進言,說出符合聖經的要求,而不是用推翻政權的心態去對抗掌權者。正如不少內地教會不走反對政權之路,而轉型成為地下家庭教會方式去傳福音。那怕政府制度如何,也無阻基督的愛的傳播。
答:關於羅馬書13章的解讀,其實不少網上媒體已有討論,而其中曾思瀚博士的最為精采(註1)。在浸會大學教牧處主辦「當代基督教政治倫理課程」裡,羅秉祥教授指出要比較羅馬書13章及啟示錄13章,兩章內容同樣是說政權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可是內容卻是南轅北轍,原因在於羅馬政府當時對基督教的取態。
簡言之,羅馬書13章有特定歷史背景,不適宜將之成為普遍原則來硬套入當今社會。如果單從字面釋經,信徒更可能落入支持高牆(強權)壓制雞蛋(人民)的奇怪結論。
關於爭取的手法方面,信徒們都採用不同的方法,有些會採取暴力革命,就如最近的例子可以數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帝制;有些會採取議會政治,就如英國下議院議員威廉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 用了超過四十六年終於在議會爭取通過廢除黑奴貿易的法案;有些信徒如馬丁路德金博士深感以一般的遊行示威並不足以促使政權停止不公義政策,所以採取和平非暴力的不合作運作,藉著承擔違法罪責來喚起別人明白社會不公義的問題,向政權施壓停止歧視黑人政治權利,而這也不是以推翻政府為目的。可見信徒如何向政權爭取公義方法各有不同,亦有他們的聖經基礎。
還看香港社會,自回歸以來,香港市民對普選的訴求是清清楚楚的(註2),多年來民間為爭取真普選已發起多次遊行示威,又在不同的諮詢會充份反映意見,政府不單充耳不聞,更在人大831框架下推行具政治篩選的假普選;明乎此,就知道為什麼由兩位信徒戴耀廷教授和朱耀明牧師帶領的「佔平佔中」運動能匯聚這麼多人,反映著現有反映意見渠道失效,人民不得已才走上公民抗命之途,及後佔領金鐘要道,在雨傘廣場上形形式式的活動,都不是以推翻政府為目的,相反政府竟已催淚彈和警棍相待則是後話了。
基於「愛人如己」的教訓,我實在不忍犧牲生命以流血換取制度上的改善;但對於馬丁路德金博士推動的和平非暴力的抗命行動,以至秉承此精神的「和平佔中」運動,實際上是和愛鄰舍的基督精神一脈相承,我是十分認同的。
II. 潔淨聖殿只為宗教純潔,不是公民抗命!
問:耶穌潔淨聖殿的事(註3)不是強調耶穌推翻政權,而且耶穌深感「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指摘他人將上帝的聖殿變為賊窩,衪潔淨聖殿只是為了回復聖殿本來功能,不為推翻政權的。
答:正確地解讀經文不單要讀通上文下理,更要明白當時歷史場境。按照聖經考古學者陳崇基先生研究(註4),當時聖殿根本不是純宗教性的建築物,而是兼具宗教、經濟及政治功能的中心。當時朝聖者由加利利來耶路撒冷有三四天路程,帶著小羊,途中若有損傷就不能奉獻;另外,往聖殿奉獻必須統一貨幣,否則產生行政問題,所以聖殿賣祭物及兌換銀錢是因實際需要而產生的,這些服務更有律法管制。耶穌潔淨聖殿不是因聖殿中有買賣,而是買賣本身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大祭司家族身為聖殿的管理者,沒有好好運用聖殿奉獻,反而腐敗貪婪,貪富懸殊狀況日益嚴重。耶穌兩次行使「暴力」潔淨聖殿,客觀效果是挑戰他們政權及背後的羅馬政權,而當時耶穌沒可能不明白此點,如此公然潔淨聖殿冒的風險實在很大!所以,耶穌根本不是一個只講求和諧的傳道者,而是會追求信仰的純潔甚至敢於挑戰高牆的神人。
III. 凱撒的歸凱撒只是盡公民納稅責任?
問:路加福音20章19-26節,應否納稅給凱撒的經文,明顯指出法利賽人看不慣耶穌基督的作風,想設計陷害耶穌,他們期望耶穌答應或者否,卻不得要領。如果耶穌說應該納稅給羅馬,耶穌就作了猶太人的「走狗」;如果耶穌說不應納稅給凱撒,他們就有耶穌的把柄,說耶穌是羅馬帝國的叛黨。當時繳稅給羅馬是用羅馬的貨幣,而奉獻給上帝是用猶太的錢幣,因為羅馬錢幣對猶太人來說是偶像的標誌,所以耶穌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除了指出當時的猶太人要奉獻給上帝之外,也要納稅給凱撒,指出各人對上帝盡責任,也要盡他的世上的義務。
答:你的聖經解釋忽略了當時凱撒的造神運動。當時奧古斯都(27BC-14AD掌政)早於耶穌出生前已宣稱自己為神的兒子,而這造神運動推行極為深刻,每個羅馬錢幣上印有他的像和「神的兒子」的名號。耶穌向祭司、文士、長老們說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的意見不單是盡市民義務要納稅給羅馬政府如此簡單,而是再一次顯示耶穌敢於跟從神而不服從人的決心。試試還原歷史原貌去了解經文,想想在比中國還極權的羅馬政府統治下,羅馬的凱撒自封為神的兒子,若有人公然說「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實際上是什麼意義呢?就是羅馬帝國的國度下拒認凱撒是神的兒子,這實際上是會招致殺身之禍!本質上基督徒的服從對象必然是「上帝優先」,在兩者相違背下,更會不惜抗命不會屈從,所以在於政權眼中,我等信徒都有抗命本質。在香港享受著借來的時間、借來的自由下,必須時常警惕共產政權會否侵蝕香港的自由,尤其是宗教自由。
小結:基督徒應如何釋經?
其實教會錯認政治為禁忌,是涉及解釋聖經的問題。有不少信徒不單按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聖經,更主觀地創造歷史背景穿鑿附會,達至主觀的願望;更甚者故意忽視該經文的歷史背景,硬以字面解經。這都是錯誤的方法。關於如何釋經,我留意到曾思瀚博士的解經方法,值得重看(註5)。
我不期望此文能解決彼此理解聖經的分別,但至少願意認真對談,坦然面對聖經才是解決分歧的第一步。願我們透過研讀聖經,在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憑著聖經使教會及信徒們關懷社會,推動香港政治上的公義。
註1:曾思瀚博士的文章,見http://faith100.org/肆意應用經文實例:香港雨傘運動面對的釋經風暴/10273
註2:港大民意調意,曾於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公佈市民對政改方案看法,見http://hkupop.hku.hk/chinese/features/political_reform/index.html;以及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公佈市民對政改方案看法,見http://hkupop.hku.hk/chinese/report/ATDreport_20150327/index.html
註3:耶穌潔淨聖殿共有兩次,第一次是衪出來傳道的時候,記於約翰福音第2章13-16節;第二次發生在衪受死前一星期,記於馬太福音21章12-13節。
約翰福音第2章13-16節: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上耶路撒冷去。14他看見聖殿裏有賣牛羊和鴿子的,還有兌換銀錢的人坐著,15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所有的,包括牛羊都趕出聖殿,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16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走!不要把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馬太福音21章12-13節:
耶穌進了聖殿,趕出聖殿裏所有在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13對他們說:「經上記著:『我的殿要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註4:在尋索潔淨聖殿的社會情況,偶然發現陳崇基先生寫的文章,他是位熱愛聖經歷史和考古的學者,內文有詳實的史料,足證聖殿身兼宗教、貿易金融中心,並由大祭司控制,見http://www.marksir.org/2014/10/temple-cleansing.html
註5:曾思瀚博士:古今之間-如何解經?見http://behold.oc.org/?p=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