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港市民公開信
要我袋住先? 我要袋住先!
論2015年政改 - 改良方案建議
政府強推「袋住先」政改方案至立法會,並開始吹噓有關方案「已較寛鬆」。一眾泛民議員則再三聯署,堅稱不會讓步,誓言否決「袋住先」方案。縱使期間曾有不同人士聲稱政改方案仍有討論空間,甚至提出個別建議,惟支持或反對陣營均不表興趣,雙方只是再三重複支持或反對立場,卻對任何其他可能性簡單地予以否定。自中共定下831框架後,政改討論變成了單一「袋先住」與否的問題,政客們彷彿已不再懂得「修訂」。然而,簡單的「直接通過」或「直接否決」是否最符合大眾利益的決定?這或許只是最容易且最保險的決定而已……
坦白說,「袋住先」猶如主人拿一袋裝了過期、腐爛,甚至有毒的食物給牠的奴隸,唯一好處是吃了能飽肚而不致餓死,但乾啃下去卻很可能會中毒身亡。看似兩難,但是否沒有活下去的法子?小心一點,丟掉有毒部分,稍稍過期、發霉但還能吃的,吃了再算,只要吃了身體能變得比現在好,何不一試?
或許有些高貴的人會說:「寧願餓死也不吃骯髒的食物」;或許還有一些天真的人會說:「只要這次不吃,下一次會有更好的食物」;或許有些自以爲強壯的人會說;「我還能捱,餓不死的」。很抱歉,餓死了,再高貴也沒用!很抱歉,誰會給饑民大魚大肉?很抱歉,再強壯的,光消耗而不補給又能捱多久?要撐下去便要把握每一個機會,挑能吃的吃,有了力氣才能去狩獵捕魚,吃想吃的…..
餓了6天後,試過了乞討,也試過了反抗,眼前只有一袋腐爛的食物,要在餓死與「袋住先」之間選擇,筆者會選後者。如前述,不能乾啃下去,否則可能比死更難受,所以要更小心地吃……
831框架,旨在阻礙異見者成爲候選人,以操控整場選舉,令中共能夠接受的人能取得百萬選票認受性。換句話說,在831框架下,市民看似有選擇,實際上卻只是橡皮圖章而已。
以上正正是反對者反對「袋住先」的主要原因。就上述問題,陳弘毅教授曾提出「白票守尾門」,林鄭月娥司長亦曾表示可以考慮。然而,單純的「白票守尾門」只給予市民否決權,換句話說不過是讓市民多拿一個「X」的橡皮圖章,市民大眾仍舊不能隨心選擇屬意人選。
與此同時,筆者必須追問:「白票守尾門,之後又如何?」假如在特首選舉中白票過半數,所有候選人均會落選,然後呢?提名委員會再一次提名,然後再一次被否決?然後重複再重複?
假如在特首選舉中白票過半數,即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提名的候選人均得不到市民大眾所支持,這意味「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根本不能代表市民大眾之意願,即使提名委員會重新提名候選人,在「候選人必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提名」的框架下,情況很可能會重複發生。
由此可見,「袋住先」的問題癥結在於「候選人必須獲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提名」而提名委員會不一定能夠如實反映民意、推舉出獲市民大眾認同的候選人。因此,要市民大眾「袋住先」,上述矛盾必須解決。然而,在 831框架不可撼動的「原則」下,要市民大眾「袋住先」看來是很渺茫了……
2015年4月22日,政府抛出的政改方案只是交功課般的「簡單多數制」,不單止沒有誠意,其至可以說是自行關上了討論的大門。政府、政客繼續各自表述,賣廣告的賣廣告、簽名的簽名、聯署的聯署,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改變。其後,陸續有個別人士呼籲反對者提出改良方案,「白票守尾門」、「個人票制選提委」等聲音又再次傳出。
筆者認為「個人票制選提委」本質上是「愚民」,情況與「超級區議會」類同,即使修改至全部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提委,在提名委員會界別劃分及其名額數量分配不均的情況下,結果將仍舊是由少量權貴/特殊界別人士操控大部份提委會名額,市民大眾只不過是「志在參與」罷了。至於「白票守尾門」,如前文所述,提委會提名的候選人可能於選舉中全部被否決,其衍生的問題必須同時解決。
有見及此,筆者嘗試提出改良方案,簡單結合「831框架」、「白票守尾門」及「公民提名」,盼能同時獲得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接納。改良方案重點如下:
1 先按「831框架」進行行政長官候選人提名
2 於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白票守尾門」
3 追加「行政長官重選辦法」並加入「公民提名」
簡單而言,先符合政府所謂的「831框架不可撼動的『原則』」,然後讓全港合資格選民就「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出的候選人進行投票,白票/廢票均視為有效選票並視作「反對票」,假如以「簡單多數制」進行選舉,得票最多之候選人所得票數同時多於「反對票」則勝出當選,相反,如「反對票」為最多得票,則選舉流選,並須安排重選;假如以「多輪投票制」進行選舉,候選人必須獲得過半數選票方能當選,相反如「反對票」得票過半,則選舉流選,並須安排重選。
以上述方法進行行政長官選舉已符合「831框架」,假如選舉流選,即證明「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未能如實反映民意,故此,筆者建議追加「行政長官重選辦法」並於「重選」時加入「公民提名」,以彌補「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之缺憾,「公民提名」門檻可訂於5萬人,即政府聲稱所謂「全港500萬選民」的1%。至於選舉方式不論以「簡單多數制」、「多輪投票制」或其他方式進行亦應保留「白票守尾門」之精神,讓市民大眾繼續保有否決權。
總括而言,筆者提出之改良方案,只是簡單地以「白票守尾門」及「行政長官重選辦法」把雙方堅持的「831框架」及「公民提名」連結。坦白而言,上述方案並不完善,甚至可以說是「鹿頭、馬身、八條腿」的「三不像怪物」,但是筆者認為騎上這頭「三不像怪物」,總比「指鹿為馬」或「原地踏步」好。
上述「三不象」方案,仍舊以「831框架」為骨幹,雖然加入「公民提名」,但只在「行政長官選舉」流選時生效。
基於周融先生進行的多次簽名活動,相信絕大部份市民均支持「831框架」,故此「行政長官選舉」流選發生的可能性極低,「公民提名」生效的機會幾乎不存在。再者,現時反對派內鬧不斷,情況猶如一盤散沙,即使有「公民提名」,反對派亦難以選出一名有能力帶領整個反對派的領袖,根本毋須擔憂。
相反,假如是次政改最終被否決,「一定要得」便會淪為笑柄,反對派甚至可能因而變得團結,故此是次政改必須通過!因此,以「重選」時加入「公民提名」作誘因,吸引反對派通過「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可說是本少利大,值得再三考慮。
上述「三不像」方案,雖然仍舊保有「831框架」,卻同時加入「公民提名」,即使只於「重選」時生效,亦可說是向「真普選」邁進一步。
如以球賽為例,「831框架」如同在球賽加入「主場球隊不得越過半場」的條款。假如主隊罷踢,結果球迷觀賞球場的權利被剝奪了。上述「三不像」方案,則在於爭取球賽加時及12碼定勝負,如能達成協議,主隊爭勝機會雖微,卻仍能抱有希望,同時更能讓球迷們親身走進球場參與球賽。
因此,以通過「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作誘因,吸引建制派支持「重選」時加入「公民提名」,絕對值得考慮。
筆者相信大部份市民均期望能夠「一人一票選特首」,但卻不可能甘心只當一個橡皮圖章。因此,如果真心期望是次政改能夠向前走的話,雙方必須抛下「公民提名必不可」或「831框架必不可」之心,重新考慮各自「底線」及所有可行性,停止各自表述並展開實質具建設性的公開討論。
最後,筆者認為「三不像 - 重選公提」方案應能同時獲得更多原屬支持或反對的市民之認同,有助於是次政改爭拗中取得平衡。因此,筆者懇請雙方能各走一步,建制派能認真考慮有關建議,支持並遊說政府以此修訂政改方案;反對派則能重新考慮以「重選公提」作為最終底線,負責任地在爭取「真普選」的工作上寸土必爭。
此致
全港市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立法會議員
各傳媒機構
陳嘉偉 謹啟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