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胡國興參選是試水溫

胡國興參選是試水溫

為何會有所謂「鎅票」之說出現呢?可說是決定選舉結果的前設,因為某個因素而打破,影響最後結果。

今天有很多朋友,點出了由於兩輪投票制,所以在特首欽點制度上,沒有鎅票可能。這是制度的分析。但實際運作上來看,鎅票是有發生的可能的(儘管我在其後會點出,這種可能成數甚低),北京屬意的候選人勝選的這項前設,有些許改變的可能。

若果昨日所講的本地建制勢力,連同其他ABC力量,勢力較以政治忠誠取悅北京的候選人為高,但又不足以決定性地過半;足以令較受指揮的親北京勢力,會有一些動搖分子倒戈相向。而所謂鎅票的作用,就是令北京候選人安全連任,動搖分子不曾出現。這種鎅票的狀況,基本上可以套落上屆特首欽點之爭中理解:有些人指出要是泛民連同本地建制勢力支持唐英年,就足以穩住一些動搖分子,令梁振英不能當選。

但這個前設在上屆沒有成真,今屆重新出現也是非常艱難的,條件已經不同了。變相令到所謂「鎅票」之說,其實沒有甚麼可能發生:一則今次選舉涉及連任成份,不是新人單挑對陣,對北京來說,要一個欽點的特首不能連任,是相當損害政治威信的,除非北京的利益受重大損失,又或者對港的掌控有崩盤的可能,又或取得突破僵局的有利因素,否則北京不會採取這一步。

就像董建華下台是經過一定規模的政治衝擊而造就的結果;但當年的管治衝擊、以及民眾運動的施壓力度,放諸今天,已屬司空見慣,根本談不上甚麼衝擊。其二,所謂的動搖分子也不有可能出現。是北京主動評估選擇褪後,而沒有親北京左派建制敢違逆北京在先;而且少數本地建制如零三年的田北俊這般嘗試倒戈的例子,也顯示不忠分子下場絕對無運行。今時今日,連老左派都被西環新貴取而代之的威脅;在互相競爭之下,有所謂動搖建制出現,足以造就政治運作上的「鎅票」狀況,可說微乎其微。

昨日講過,說梁振英很有機會玩落去,連任的可能是較其他候選人勝選為高,但也不是鐵定勝出。若果維持政治威信,是會令北京利益受重大衝擊,那麼換人是可以考慮,但不一定是本地建制勢力所支持的人選,而是一些和梁振英手段同樣強硬的新面孔。到了主權移交二十年,在經濟、社會、政治都已全盤接管香港的情況下,北京與其選擇間接統治的代理人,倒不如選擇直接統治的黑手套。

除非本地建制勢力推出的間接統治代理人,能夠屈從北京,拿出更有效執行北京意旨的忠誠,立投名狀,彌補不夠根正苗紅的缺點,否則這位間接統治代理人,任由他民望高企也好,掌聲雷動都好,即使有能力掩蓋社會矛盾,拖延政治危機,都只是Bonus;北京經已適應香港社會的反抗力度,多年以來條件已變得對北京全盤有利,根本毋需顧慮任何有沒有效管治、繁不繁榮安不安定之類的問題。

反過來,假設有任何人足以取梁振英而代之,實際上來說根本就只是狼英二世的版本;因為這些人為求勝出,必定是支付了更大額的期票,以彌補撤換本屆特首所造成的顏面和威信問題。所以就這樣看來,任何在野勢力企圖與所謂較溫和的參選者結盟或取得互信,都是徒勞無功的:要麼第一個可能是這個溫和參選者沒有勝出的機會;要麼第二個可能是企圖妥協的民主黨派,被這位間接代理人過橋抽板,結果最後是對北京輸出更加大的政治忠誠,執行更橫蠻的政治任務,才換到當選;最後,要麼第三個可能,就是這些反對黨勢力已準備在間接代理人當選後,放棄民主黨派的身份,連自己都投靠北京去了。

所以現在胡國興的影響,根本連楊鐵樑也不可能是,只令人聯想連出閘把手也摸不到的李福善。他為幕後出手人試水溫作用,遠大於鎅票發生的可能。若果他神推鬼使成為一個有機會的候選人,反而更為恐怖和令人擔憂,就是胡官成為了簽下更大額期票的代理人;又或者是香港的政治局面經已嚴峻到,以強硬路綫取代多年韜光養晦的北京,今次竟然收手了 – 連豪賭豪鬥的北京都選擇不強硬鎮壓,這狀況就太不可思議了。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