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在香港是其中一項重要的社會議題。現任特首也曾在其競選政綱中表示房屋是其施政中的重中之重,可惜他上任後公屋輪候人數及輪候年期卻不斷增加,劏房居民亦愈來愈多,環境亦愈見惡劣。星期日進行的立法會選舉,選出的議員將在敦促並監察特首及政府解決基層居民住屋需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故他們提出改善基層住屋的政綱絕對值得研究及分析。
綜合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及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下簡稱「超區」)的51張名單中,當中共有33張名單有表示所屬政黨或政團,其中沒有申報或表示獨立的候選人有9位。整合那33張名單即共有24個政黨或政團參與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及超區選舉。民主黨、民建聯、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工聯會、工黨及民協均派出2至5張名單出選上述各區及超區議席,其餘政團只派人參與其中一個地區或超區議席。故此,本文將探討參選多區的民主黨、民建聯、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工聯會、工黨及民協的基層房屋政綱,而亦會顧及只參選單一議值個別政團或個人,因如部份政黨能多於一區勝出其在立法會的力量將較大。
在綜觀香港島、九龍東及九龍西等市區內最多基層居民窩居劏房的地區中,各政黨、政團及個別候選人的房屋政綱其實與政府提出的解決基層住屋的措施也是不遑多樣,欠缺具體可短時間實踐的方案。上述的8個參與多於一區的政黨中有7個有提及興建公屋作為解決基層住屋需要的方法,只有熱血公民沒有提及。當中民主黨、工聯會、民協及新民黨均建議重建舊屋邨以增加公屋數量。民協建議將軍事用地作建公屋之用。其餘參與單一選區的個別人士或政團,如小麗民主教室、青年新政、香港眾志、街工、新民黨及經民聯/西九新動力也有提及興建公屋,敦促政府落實3年上樓的承諾。
另一較具爭議的租務管制則只有5個參與多於一區的政黨(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工聯會、工黨及民協)及5個參與單一選區的政團(小麗民主教室、民主思路、青年新政、香港眾志及街工)在其政綱內提及;同意租金津貼就更只有4個政黨(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工聯會及工黨)及小麗民主教室;但有趣的是經民聯/西九新動力也有提出「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家庭提供租金津貼」。就以閒置建築物改建過渡性房屋作為舒緩劏房居民的措施,只有人民力量/社民連及工黨有提及。另外小麗民主教室及香港眾志也同意以閒置建築物作過渡性房屋。
不過,值得留意的在33張名單中,有18個政團或個別候選人並沒有提出協助基層住屋的政綱,超過半數的參選團體並沒有關注基層居民的住屋需要。就算有提及基層房屋政綱的政黨及政團也只是跟隨政府的大政策方向--興建公屋,只有少數政黨或政團有提出具體的政策及措施。基層市民在考慮星期日將寶貴的一票投予誰時,絕對值得細看各政黨、政團或個別人士的基層房屋政綱,更應在他們當選後積極要求他們兌現承諾,大家的住屋需要才有機會得到解決。
立法會選舉名單:
香港島,各名單排首位者按序為:
1.黃梓謙、2.劉嘉鴻、3.葉劉淑儀、4.何秀蘭、5.張國鈞、6.詹培忠、7.鄭錦滿、8.羅冠聰、9.沈志超、10.王維基、11.徐子見、12.司馬文、13.許智峯、14.陳淑莊、15.郭偉強。
九龍西,各名單排首位者按序為:
1.吳文遠、2.何志光、3.毛孟靜、4.梁美芬、5.譚國僑、6.朱韶洪、7.黃毓民、8.黃碧雲、9.林依麗、10.蔣麗芸、11.關新偉、12.劉小麗、13.游蕙禎、14.李泳漢、15.狄志遠。
九龍東,各名單排首位者按序為:
1.黃國健、2.胡穗珊、3.高達斌、4.譚香文、5.謝偉俊、6.柯創盛、7.呂永基、8.胡志偉、9.譚文豪、10.黃洋達、11.陳澤滔、12.譚得志。
區議會(第二),各名單排首位者按序為:
801.涂謹申、802.李慧琼、803.鄺俊宇、804.何啟明、805.陳琬琛、806.王國興、807.關永業、808.梁耀忠、809.周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