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給想要真普選的我和你 (1):"If you don't like what's being said, change the conversation."

近來有一個很值得深思的現象:保守派不斷想證明香港社會裡甘於接受沒有代表性的普選的人,和想要真普選的人一樣多。

如果香港支持真普選的人和可以不要真普選的人一樣多,那麼支持民主的香港人該有甚麼樣的取態?真正的民主建基在尊重社會上不同的聲音。若果香港只有一半的人想要真正的民主與自由,另一半卻不在乎或不想爭取民主,那麼想爭取的人是否應該接受我們的社會整體來說並不傾向於為民主而奮鬥?抑或,我們是否應該嘗試說服我們的另一半?

個人認為:作為一個社會香港人不應該只是舉手示意支持那一個陣營和那種選舉制度,而應該探討我們想要一個甚麼樣的共同未來。香港人正正欠缺這種深入的討論。兩大陣營(保守派與民主派)不斷晒馬叫囂互不相讓的同時,中間人士及對政治比較不熟悉的人則食花生看好戲,如最近的新聞沒錯的話,甚至逐漸走近保守派「袋咗一人一票先」的立場 ,顧不得有無代表性的問題—— 這正正中了保守派的下懷,對香港來說是很壞的消息。

簡單來說,我們香港人與香港人之間的討論並不足夠。支持民主的人用了大部分的力氣與政府周旋,但眾所周知,那是浪費資源。只有有當真普選運動凝聚成社會上一面倒的共識(像之前的反國教),我們和香港政府時之間才有真正的商討空間。

佔中的電子公投成功將我們社會的討論推進到「真正民意」的議題上,意義非凡。不過,香港人的對話不能停留在公投的層面,公投並不能替代的香港普羅市民之間有關真普選對話、推論、商討。

經過近日保守派槍林彈雨式的攻擊之後,見到很多爭取民主的人在臉書上諷剌反佔中的人。我很理解他們表面嘲笑但心裏滴血的感受,心灰的我有時也很想諷刺埋一份,但我覺得我們在諷刺中白白失去了一個寶貴無比的機會。這不是「我們」對「他們」的時候!這是關乎香港整體未來的存之秋!

我們應當開展一場討論,而不是單單晒冷。因為保守派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威迫利誘演一齣817大晒冷。同時間,社會上對政制發展的討論見不到出路,中間派準備舉手投降。

相反地,我們應當與中立及對政治不敏感的人士以理性磋商的方式凝聚共識。我們必須傾聽、尊重並顧及到他們的理想與憂慮。他們的意見立場和我們的同樣重要。

因此,爭取民主的團體人士應當立刻開展一個名為:「香港:十年之後」的運動。

活動中,我們應該勾勒出我們對香港社會未來的願景,例如:良好的教育制度、向上發展的機會、合理的樓價、言論集會的自由、公正獨立的司法制度、地產零售以外的經濟發展、保育公共空間、清潔環境,等等。

然後,我們便可以對比「有真普選」與「沒有真普選」的香港未來能否達到這些願景。

只有如此,中立派與沒有意見的港人才能開始考慮甚麼樣的香港對他們的前景有利,從而重新思考他們對支持與不支持真普選的立場。

除非大多數香港人明白沒有真普選的嚴重後果,從而理性地支持民主人士爭取普選的訴求,否則民主人士的運動永遠不會成功。

一日社會上沒有這層理性、深思熟慮的共識,我們對真普選的鬥爭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反佔中活動想帶出的訊息是 :你們泛民主派並不是社會上的大多數。你們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

我們必須說服同舟的香港人,真普選對於他們與他們子女的將來更有利。這是唯一能得到決定性大多數的途徑。

畢竟,這正是保守人士的慣技:用似是而非的話術,威逼利誘中間人士走到他們的陣營。他們亦非常成功。近日的新聞中,大家不難看到他們十分有技巧地打造香港的共同話題,將有門檻的普選講成中央不可逆違的最後決定。我們是否也應該以同樣的手法做相反的事?與其他香港人對香港人的未來進行一場真誠而有智慧的討論?畢竟這是我們最初想要真普選的理由:共同擁有一個我們可以參與的更好未來 ﹣﹣莫忘初衷!

正如『廣告狂人』中說:"If you don't like what's being said, change the conversation." (如果你不喜歡他們所說的,改變話題。)這裏包括改變話題的背景與框架。

民主人士有很多空間去製造有創意、viral的運動去改變現在的話題。我想說的是對話而不是教化或我們常説的「喚醒」。例如,問社會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想你的子女十年後在哪裏?沒有真普選,你認為你的子女十年後會有一個怎樣的社會?很多文章可以做。

這才是真正的話題:不是「這一刻誰支持哪一個陣營」,而是「如果我們這樣繼續沒有真正普選的行下去,我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政府在過去十七年已對我們社會帶來很多問題,我們用很簡單的邏輯與推論亦可以知道,沒有真正的民主,社會各方面只會退化得更快。沒有一個能選出真正在乎香港長遠前途的行政長官的機制,十年之後我們便會有:為我們子女洗腦的教育制度、沒有向上的機會、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一個貴得大部分人只能住在棺材房的樓價、沒有言論集會自由、只能維護權貴而無力保護普通人權利的法律體系、沒有香港經濟只有為「廣東共同經濟體」服務的地產零售霸權、沒有公共空間、污染擠迫只有商場和屏風樓的環境…… 這個黑暗的前景已近在眼前,不需多描畫已經很明顯。這話題不是比計算有幾多人出席支持或反對佔中的活動,重要得多嗎?

不要說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這些。泛民的人有時(高傲地)覺得是人人皆知的事,并不一定是社會上的共識。作為一個社會,香港仍處於嬰兒期。我們必需長大並意識到作為一個社會,有一些人比我們保守。我們急需建立一種習慣,就是常常與意見不同的人對話,香港才會真正有民主的條件與底蘊。如果我們不能用邏輯與推論去說服大部分的香港人真普選真民主更好對我們更有利,我們不幸地但毫無疑問地會輸給有錢有勢的人,因為他們更善於用話術誤導各種各樣的香港市民。

換句話說,如不能凝聚在港人,我們不能將失敗全怪在欺壓我們的政權上。某程度上我們是輸了給自己。

保守派能夠利用香港所有報紙雜誌傳媒去突然間講黎智英嘅政治獻金問題,為何我們香港的普羅大眾不能運用所有能用的電子與非電子渠道,去講一講「香港:未來的十年 ﹣﹣你想要一個怎樣的香港?」

Change the conversation!! 改變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