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短評債券通

短評債券通

「債券通」剛剛在昨天七月三日開通。不少評論謂此為中央慶祝香港回歸二十週年的「大禮」,會為香港帶來「機遇」甚或可改善香港「股重債輕」弱點云云。作為財經界一份子,思言財雋當然歡迎所有可為香港金融業帶來商機的措施。但究竟此次債券「開通」到底可為香港帶來幾多好處呢?

首先,此次「北向通」,是開放大陸債市于境外機構投資者,透過香港交易,參與大陸債市投資。香港十多間參與交易銀行,當然可以賺得交易相關的收入。

但說穿了,「北向通」最大目的是為吸引外資進入大陸財資市場。需知道大陸債市市值達人民幣68萬億,為全球第三大債市,但外資參與只有2%不夠。今次北向開通主要是開發外資參與渠道。以人民幣68萬億基數來看,似乎的確是很大商機。

不過,有渠道又大基數是否代表資金會瞬間一湧而入,香港又可大賺交易相關收入呢?我們相信,內地企業信貸質素參差風險較高,會使投資仍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型國企及金融機構債券,加上中國對債權人保障法規透明度低,因此,境外資金流入相信並不會太快。長期而言,內地資本賬未開放,始終會對吸引外資投入中國財資市場造成障礙。

至於香港,我們不認為「北向通」甚至如果將來有「南向通」可以幫助香港發展債市。説到底,「債券通」只算是一種金融基建;本港債市不蓬勃很大程度是因為特區政府長期坐擁巨額盈餘,無需舉債,令香港缺乏長息率的指示價格(indicative pricing)。香港現時透過外滙基金票據,建立由現價(spot price)至一年的孳息線 (yield curve);兩至五年亦有機構債券發行計劃,但五年以上只有不定期及不定額發債,未能發揮穩定的指標作用。在此基礎環境下,傳統上銀行貸款亦是企業資金最平最方便來源。

我們之前已經提出,要發展債市,政府可考慮經半公營機構,如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及機場管理局,因應本身的財務需要,定期於市場發售港元中長期(五至十年,甚或更長)之債券。由於該類機構的信貸評級等同與港府掛鈎,這將近似為港元建立一條長達十年或以上之孳息線,有助於私人企業的發債及整體債市的發展。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作出硏究。

註一:關於思言財雋在金融經濟包括債券市場發展建議,可看今年三月十六日發表的【如果我係候選人——金融經濟篇】

思言財雋 Financier Conscience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