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梁天琦的支持者,我認為,一群願意在這個我們不再熟悉的香港,堅持走出來的人,貫徹始終的人,是值得尊敬及欣賞的。至少在6月11日,港獨是否一條「正確」的路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群年青人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出來,不論你身處那一個陣營,甚或是建制派,這份情操是值得尊重的。
我不是法律專才,對判刑不了解,但不知道由幾時開始,每當坊間有一些矛盾出現,不論是否屬於政治議題,總會有一個人第一時間跳出來落井下石。
湯家驊。
不論是早前連馬逢國都建議業界與政府商討解決方案的紙鈔案,到今日的暴動案,湯家驊「老是常出現」地接受媒體訪問,給予一個比建制更建制的意見。
民主思路當初提議走的第三條路線是存在的,說穿了,不是一條「中間路線」,而是一條「比建制更建制」的路線。
且看湯大狀接受《立場》訪問時的表態,正當坊間質疑判刑比有人死去的六七暴動更重的時候,他直言「比較無意義」。他的解釋,是因為五十多年前的社會準則,無法與今日市民對社會穩定性的期望作對比時,所以才會出現較高的刑期。
說真的,我不是什麼法律專才,但翻查網上資料,香港沿用的「普通法」,其中一個精神就是「案例」。所有判刑衡量點都與「案例」有關,而「案例」本身就是「Pass Tense」,都是已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如果因為時間性令到案例沒有意義,那麼案例的存在價值還有幾多剩呢?
但其實我對湯家驊是有同情的,因為民主思路的中間路線,從來沒有一刻被民眾承認過。結果,可以懷疑為了保持中間路線所需要的「與中國政府良好的溝通基礎」,也就是需要獲得建制派以至內地的信任,從來不屬於建制派的湯家驊,就需要比建制更建制,才可以獲得內地的信任。
湯大狀,我最大的問題是,當你用這種手段獲得內地信任後,你還能得到民眾的信任,走回你的中間路線嗎?
抑或是,你的中間路線夢想早以破產得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