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水貨圍城 本土思潮

水貨圍城 本土思潮

自「自由行」開始以來,由國遊客不斷的湧到香港,遊客數字直線攀升。匯率差距和法律的差異下,中國遊客藉着「一簽多行」的便利,大肆來港搜購貨品,運回中國以賺取差價。「水貨」問題,其實一直存在,只是在「一簽多行」的激發下,變得極其嚴重。「光復行動」,順應而生,希望能夠把「水貨」趕離街道,「還路於民」。在「光復行動」中,本土思潮逐漸冒起。以「本土香港」為本位,認為本土化的政策才能夠為香港帶來出路這種思維,慢慢萌芽。水貨客沉寂多時,到近期再度活躍,又再刺激市民的神經;再加上港鐵有偏頗水貨之嫌,更令本土思潮旺盛地發展。

「水貨」,本身是一直存在於香港。在港英時代,香港人會從內地運來較便宜的生活用品,但不會「走水貨」走到阻塞道路。反之,中國遊客來港「走水貨」,導致街道阻塞,甚至搶光奶粉和尿片等,使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不是短缺,就是售價直線飇升,嚴重影響本地市民的生活。水貨問題更令街道嚴重擁擠,商場堵滿了中國水貨客,本地居民完全喪失了生活的自由,經常要在大量的水貨客當中逛商場。本地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政府沒有為本土居民解決問題,禁止水貨客來港搶購物資,反而勸喻本地市民包容和容忍中國水貨客,而且更積極開拓新自由行城市。政府完全忽略了本土香港人的感受,而只是一心盤算如何取悅中共政權,從中國人手上攢錢和攢政績。政府如斯媚共,妄顧本地人的利益和生活,這是一個政府應有的態度?

本地政府置香港人的感受不顧,胡亂開放自由行城巾,更要求香港人忍讓,犧牲生活質素,「包容」水貨客。政府更利用旗下的公共事業機構,為水貨客提供便利。港鐵一直有對乘客的行李體積作出限制,亦是行之有效,從未出現過任何爭拗。直至水貨客佔據香港,引致水貨圍城,港鐵竟然採取「親疏有別」的態度去應對:香港市民帶着過大的行李或是大型樂器入閘,便會被拒入閘,甚至被票控;對着水貨客,港鐵卻是從未嚴格執法,任由大型行李入閘。港鐵聲稱鼓勵乘客舉報過大行李,但當市民盡公民責任時,港鐵職員卻不肯處理,甚至護送這些違反附例的水貨客上車,完全是包庇水貨客的行逕,亦是妄顧了本地人的感受。港鐵身為香港最大型的公營機構,理應是以服務本地市民為主,更理應一視同仁,不分彼此。但是,港鐵包庇水貨客,而欺壓本地市民,這是一所本地公營機構應有的立場?

隨着「光復行動」反水貨,本土思潮逐漸冒起。本土思潮強調以本地為主軸,主張專注本地的利益,發展本土的特色和經濟,捍衞本土價值。本土思潮集中火力在本地議題和本土爭拗上,認為香港的出路只有回歸本土,先安內,解決本土的矛盾,再放眼國際,不可只是一味依靠中國,依賴中國的水貨和自由行支撐經濟和支撐社會。香港必需脫離對中國的依賴,在國際社會中重新定位,才能夠救回香港。本土思潮,核心思想就是要脫離中共的經濟枷鎖,才能夠解決多方面的問題,為香港找回昔日的光輝。本土,是否香港的一條出路?

在水貨圍城上,本土思潮處處顯示出維護本地居民的利益。水貨客滋擾居民多時,垃圾堆滿道路,影響衞生,更有礙居民進出;水貨客大量的堵塞道路和店鋪,把香港人的生活圈子完全佔據,叫香港人往哪裏生活?政府和各政黨在此問題上根本沒有站在香港人的立場考慮,政府只顧向中共獻媚,政黨為了討好選民而不敢在此問題上企硬,只懂得因循守舊,不敢創新進步。本土思潮因而冒起,敢於捍衞本土,不怕負上罵名,敢於犧牲個人名譽,換來社區的安寧。本土思潮业於放棄社運「光環」,以大眾利益為依歸,不注重個人的榮辱。

在香港,泛民和建制均在本土的利益議題上處處顯得進退失據,不斷的出賣港人的利益。自「回歸」以來,兩個派系不斷的在出賣香港,從領匯上市、高鐵菜園村事件、港珠澳大橋撥款、新界東北發展到近日的創科局事件等等,都顯示出兩派政黨均不是真正為本土居民謀求福祉,只是在尋找政治籌碼,為政黨尋找好處。在近期不同的風波中,不難看到任何政黨都是見風轉舵,立場左搖右擺,不肯真正的站在市民的立場去思考。香港這個社會,掌握在這群只顧政黨利益的人手上,何不堪哉?

在「回歸」後,香港處處被中國牽着走。從社會到經濟,從民生到政制,都是被中國綑綁着。經濟上有CEPA 、滬港通和自由行,把香港的經濟緊縛在中國市場上;在社會上有「單程證」、「專才移民」和「雙非」,讓中國人可以源源不絕殖民到香港,實現「中港融合」,打造「新香港人」;民生上則有「蛇齋餅糉」,吸納老人家的選票,維持建制派在議會的絕對優勢,為港共政權護航,實現維穩的目標;政制上更不用多說,831方案和白皮書已經把香港政制打沉。就連泛民政黨,都大多已被中共收編到旗下,為中共和港共維穩。香港需要第三股政治勢力,打破現時的政治二元格局,為香港開拓一條新路向,一條真正為香港本土謀福祉的道路,而不會只為自身利益或是政黨利益而背棄本土居民。本土思潮,也許就是香港未來的一條出路。

水貨圍城,顯示出香港和中國根本性的矛盾,衍生出香港政治的新局勢。泛民再也不能夠完全代表爭取民主的市民,建制也暴露出他們只懂得向中共唯唯諾諾的真面目。香港,的確需要第三勢力,一股真正能夠代表本土市民的力量,為香港着想的政治力量。香港的未來,不可能完全是被中共完全控制,必需是從本土出發,面向國際,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找到應有的角色,才能夠找到出路。本土思潮,也許就是香港的第三勢力。

作者:阿恩,文字工作者
90後教育工作者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