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有所醫乎?

民有所醫乎?

圖:蘋果日報

自願醫保計劃終於開始展開諮詢。雖則這個是遲來的諮詢,但筆者仍然感到期待,始終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已遠遠超出負荷,而一般港人卻難以負擔私營醫院的高昂醫療費用,故公私營醫療合作已屬大勢所趨,筆者只希望政府於自願醫保計劃的諮詢中,能夠因時制宜,而不是因事制宜。

醫療政策制訂向來是政府的大工程。過往數屆的政府都難有大刀闊斧的醫療改革政策,往往只增加每年於醫療系統的開支,但這只是斬腳趾,避沙蟲的方法,根本治標不治本,沒有解決整個公營醫療政策的根本問題。歸根究柢,香港公私營醫療系統缺乏互補的作用。由於一般香港人未能承擔私營醫院高昂的醫療費,故惟有於公營醫院繼續排期等候,最終甚或錯過一些適時的初步治療。筆者認為如果私營醫院能接下一些初步治療,再轉交給公營醫院,這就能減輕公營醫院的負擔,又能令私營醫院回歸本業,一洗「生仔工廠」之名。

筆者以上的構想,雖則好像能有效地解決現有公營醫療系統未能負荷的問題,但筆者明白現實上的困難,尤其私營醫院的財政損失,故政府是否願意擔任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的白武士,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放眼於諮詢報告的內容,政府只建議承保機構需要就多種疾病作出承保,及向投保人提供稅務優惠,但設稅務上限。筆者認為這只是雞肋的諮詢文件,及對報告的建議有數個疑問。一,大多數的納稅人只要交數以千計的稅額,但其醫療保險的保費往往數以萬計,並隨其年齡遞增,故筆者認為所謂的免稅額只是杯水車薪。二,現時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大多數都是普通打工族,而非年薪過百萬的中上階層,難道政府認為提供與市價相若的醫療保障就可解決現時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的問題?三,政府建議設立高風險池,希望令更多香港人購買醫療保險,從而令部份人轉到私營醫院求醫,但筆者希望政府能釐清一問題,到底現時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人士,是沒有興趣購買,抑或是沒有餘錢購買?筆者希望政府切勿將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的根本原因本末倒置。

香港政府制訂政策往往都是因事制宜,根據現有的事實及數據去制訂政策。筆者希望政府明白公營醫療政策與其他政策範疇不同,這不只根據數據去制訂政策,而是要體恤民情,知道普通市民真實的處境去制訂,這就是筆者所強調的因時制宜,及因人制宜,香港市民的真實現況並不是躲在辦公室就可知道,尤其關乎香港人日後的醫療福利政策。筆者希望政府三思,不要再躲在辦公室及數據背後制訂政策,這已不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