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廿七日的城市論壇中,劉慧卿和黃碧雲不斷以自己曾被粗言穢語辱罵為擋箭牌,期間兩人不厭其煩,多次力竭聲嘶批評網上攻擊者,以此迴避對他們在政改方案轉軚的質疑。兩人重複的控訴窒礙了論壇應有的理性討論,其令人厭惡的程度,相比起粗言謾罵者,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黃碧雲更竟然將粗言攻擊者視為父權社會的加害者,並鼓動女士起來反抗云云,更是令人納悶。
以此作為戰術,轉移公眾視線和逃避質詢,可能還是其次。在大戰略層面,或許民主黨人更希望藉著語言暴力受害者的角色,進一步換取選民的同情,從而擴充票源,彌補不參與變相公投及放棄政改底線而流失的支持。
究竟誰是民主黨爭取同情的目標?從劉黃二人在論壇上的言行,或能推論出他們要爭取的,應該是無綫電視的觀眾。
如今無綫對香港人的影響力已不復七、八十年代。故事內容空洞,劇情千篇一律,一味販賣濫情,對白生硬無力,更是近年無綫電視劇集的死結。然而,在如此低下的水平,竟還有不少死忠粉絲對其不離不棄。
在近年收視率高企的電視劇集,劇情總是離不開家族情仇、倫理爭拗等內容。劇集仍能大賣,證明了它們正好迎合了香港社會上一群為數不少的人,他們可能在大是大非的社會議題上可能不聞不問,但卻會對家族倫理衝突表現得咬牙切齒,儘管那些只不過是虛擬的劇集人物和情節。
民主黨或許已洞悉,這批宮闈爭權富豪爭產婆媳爭寵倫理劇的擁躉們,正正就是他們要爭取或想保住的目標觀眾。這群觀眾的吸引力,在於容易被倫理衝突鼓動,在於不查根究底而只會標籤誰是惡棍誰最值得同情,更在於他們的慣性支持。無論民主黨拋出如無綫劇集情節般無甚進步的方案內容,或是對公眾的說詞如演員的對白般流於表面,他們只要大聲疾呼,說自己是語言暴力或是父權淫威底下的受害者,又或是義正詞嚴,聲討那些咒駡德高望重兼患病的長輩的缺德之徒,這群倫理和諧基要派便會義無反顧地為他們抱打不平,保駕護航。
以上所述是否民主黨的如意算盤,相信很快便有答案。而就觀察所得,一群為數不少的鄉愿和犬儒,已經投向被稱作務實民主派的陣營,或是對此陣營的信任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