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主派和領展

民主派和領展

建制派的葉劉和麥美娟,向政府提出規管領展的私人條例草案。同是立法會議員,民主派的區諾軒回應時稱,草案中有不少漏洞,例如未處理限制拆售後改變功能的問題;而且,修訂《房屋條例》有可能引起司法覆核官司,政府為免承擔法律風險,很大機會不接納草案。區諾軒表示,民主派將考慮另提草案。

民主派能否達成共識,定出一個防止領展為所欲為的方案,暫時是未知數。民主黨胡志偉和公民黨譚文豪表示,須先了解草案細節,才能決定。胡志偉又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指租金下降與商戶會否下調產品服務售價,沒有必然關係。他強調領展問題源於壟斷,政府應增設街市或墟市,加強市場競爭,方能讓消費者受惠。不過,根據劍橋大學經濟系教授張夏準(Ha-Joon Chang)在《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中所言,經濟學可粗略分成九個學派,每個學派的側重點和治學方式各有不同。由於胡志偉並無提及其經濟學觀點之出處,現階段難深入探究,但有一個現象仍值得談談。

香港的政商界人物,以至普羅市民,都傾向相信(甚至迷信)有競爭便有進步,政府對市場的監管越少越好。結果,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世界最高,其樓價亦最難負擔,而貧富懸殊亦在發達地區當中數一數二。究竟前者和後二者有多大因果關係,未見主流的經濟學者幫我們分析。但一旦有聲音要求抽多些稅,或對大財團大企業施加制約,這些自由市場的信徒便大加反對。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法不外是加強競爭和增加(土地)供應。到頭來這些「藥方」有多大成效,不會有人認真檢視——反正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依舊會開和以往一樣的「藥方」,不會花時間證偽。(看看強積金引入所謂競爭後的成效)客觀效果上,只是拖延對大企業施加約束,繼續任其有錢賺到盡。筆者並非迷信規管,但為甚麼我們不嘗試認真研究和推動必要的、因時制宜的監管,令市場的競爭更多元、更健康、更照顧到弱勢中產和基層的福祉呢?

事實上,領匯(領展前身) 當年上市,便是得力於主流經濟學者的吹噓,打著公共資產私有化提升效率的旗號(註一)。結果,公共屋邨的設施確實有翻新和改建,但同時租金亦大幅上升,趕絕小商戶,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升,原有社區和本土文化被連根拔起。消費能力高的居民或住在附近屋苑的中產人士,或樂於見到有新的豪裝商場供其消費享樂,但問題重點在於,低消費社區生活的多元性、均衡及緩衝作用是否已經被領展嚴重破壞,有幾多人的生活、文化和情感記憶因而消失?

張夏準在《拚經濟——一本國民指南》的後記中說:「經濟學是一門政治論辯之學。它現在不是科學,未來也絕不會是。這門學問並沒有客觀真理,完全不受政治判斷、道德判斷左右的那種真理。所以,聽到任何經濟主張,你都要問一句:『Cui bono? 』」(拉丁文「誰獲利」之意)。未知胡志偉同不同意張夏準的見解?

姑勿論葉劉打甚麼算盤,她始終出了一張牌,民主派怎樣接招,將反映她/他們對領展的真實態度。究竟民主派是否連建制派也不如,口講反領展但實質放軟手腳呢,大家拭目以待。

(註一)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明報查詢時表示,對訂立新法例規管領展有保留,因若小商戶未能應付租金,或代表其產品服務未有足夠競爭力,應以市場機制處理。他續說,立法時議員或政府須解釋,為何對領展及其拆售物業業主的限制,與其他私人發展商有別,和為何特別針對一間上市公司設下限制。

他的質疑,時事評論員劉進圖在《限領展加租 合情合理》中已給予有力的解答:「領展雖然是私人企業和上市公司,但具有壟斷地位,它壟斷了全港大部分公共屋邨的商場、街市和停車場。而這個壟斷地位是政府賦予的,這些商場街市本來屬於房委會,政府因為遭遇財赤而將這批公共資產打包出售。領展憑藉壟斷地位連年大幅加租,自2005/06年度起計12年,累積加租達132%,遠超同期私人零售業樓宇租金指數升幅,嚴重影響公屋居民日常生計。對這類具壟斷性又影響民生的企業,政府早應該參照管制電力公司、巴士公司等先例,立法規管以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