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復會,特區政府馬上把創科局的議程放上首位,在建制派議員的護航下,議案似乎可以在短期內通過。現時的特首創新及科技顧問,行政會議成員楊偉雄先生,一直盛傳是將來創科局局長,究竟楊偉雄有沒有足夠的資格去擔當這個職位呢?
在行政會議的網頁上,楊偉雄的簡介是這樣的:
「楊偉雄,六十歲,一九七七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取得電機工程及應用數學學士學位,其後分別於一九七八年及一九八二年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頒授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一九七八年加入英特爾公司任職高級設計工程師,其後在Bain & Company任職策略管理顧問。一九八三年回到香港,在蜆壳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任職執行董事及集團副董事總經理,二零零二年出任多家創業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投資公司的高級顧問及董事。二零零三年獲委任為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二零一零年起至二零一五年二月出任香港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
就讓我們遂點審視一下,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楊偉雄的履歷是否證明他足以勝任局長一職?
學歷方面,在美國數理頂尖的 CalTech 得到學士學位,在 Stanford 取得碩士及 MBA,雖然還欠一個博士學位,做港大副校長或者未夠資格,但跟其他局長以至特首比較,做創科局局長是足夠有餘了。
在工作履歷方面,楊偉雄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於 Intel 工作三年,及後轉職至顧問公司 Bain & Company 工作兩年。Intel 固然是科技界龍頭,而 Bain & Company 也是世界頂尖的顧問公司,即使於 1978 年的時候 Intel 還是一家主力製造 DRAM 的公司,當年才剛推出第一顆 8088 CPU,儘管時代有點久遠,但這幾年在科技界及企業顧問界的履歷跟創科局絕對是稱得上相關了。
楊偉雄在 1983 年隨太太回流香港,加入蜆殼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及集團副董事總經理,因為其岳父正是人稱「風扇大王」的蜆殼電器集團創辦人翁祐,一做便是 17 年。外界對其間的貢獻所知不多,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 1999 年時乘科網股狂潮把其主理的光纖通訊產品業務售予日本公司 JDS。楊偉雄及後 4 年出任多家創業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投資公司的高級顧問及董事,外間同樣對其貢獻所知不多,但那幾年直值科網爆破,市場上值得大書特書的科網投資本來就不多,我們對此也不深究了。
於 2003 年,楊偉雄接任香港數碼港管理公司行政總裁,他在任其間把數碼港的營運轉虧為盈,這亦是在他向傳媒著墨最多的一項功績。讓我們客觀地分析一下,把數碼港的營運轉虧為盈是否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呢?數碼港當初的發展概念,是由政府撥地發展,並透過發展住宅項目作為發展數碼港的資金,減少政府負擔,並由電盈方面負責管理整個數碼港。但由於數碼港項目被批評為地產項目,引起不少地產發展商不滿,港府最後改變遊戲規則,由政府成立的香港數碼港管理公司負責管理。
簡而言之,香港數碼港管理公司只是負責管理一座酒店,四座寫字樓及一座商場。它的收入就是從這幾座建築物所收取的租金,而支出就是管理有關的人工及各項支出。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建設數碼港的成本並不需要由數碼港管理公司支付。在「土地問題」嚴重的香港,在不用支付地價及建築費的前提下,所收取的租金還不夠管理費支出顯然不是常態。另一方面,數碼港轉虧為盈的其中一個關鍵是酒店收入大增,而非任何科技有關的業務。可是當比較的基準是用 2003 沙士年,大概香港沒有幾間酒店在 2009 年的業績是比 2003 年差的,這是否值得算入管理層的功勞,頗值得玩味。
當然,用數碼港本身的營運收入來評論其管理是否優良當然是捉錯用神,因為衡量數碼港是否成功應該看它是否能產出成功的企業。那數碼港在這方面的成績如何呢?事實上,出身於數碼港的成功企業是有的,例如 GoGoVan, CoachBase, EventXtra 等等,但這些都是在楊偉雄離開數碼港後才成立的公司,至於在楊偉雄主政的那幾年,數碼港究竟培養了什麼成功的科技公司,請恕我們未能在公開資料找到任何資料了。
楊偉雄其後於 2010 年起出任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其主要工作就是憑藉其管理數碼港酒店的經驗,管理理大教學酒店 Hotel ICON。雖然 Hotel ICON 於興建時嚴重超支,令項目預計回本期長達 25 年,但興建的部份是在楊偉雄上任前發生,算在他頭上是於理不合。酒店於營運後口碑亦甚佳,總的而言,楊偉雄在營運酒店方面的往績應該算是合格的。
可是,楊偉雄其間亦擔任跟親建制的組織 iProA 關係密切的「信息共融基金會」的審計委員會主席,基金會於 2010 年獲政府撥款推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但後來被廉政公署防貪處加以調查,結果廉署報告批評基金會濫用公帑、招標程序違規等多項罪名,並「令人質疑利益輸送」。報告並指出計劃推行至今從未進行核數,不點名批評由楊偉雄任主席的審計委員會拖延核數,引來「縱容違規行為」的指控。廉政公署最後雖然沒有追究楊偉雄的個人責任,但亦令外界對他妥善管理公帑,避免利益輸送的能力亦不無疑問。
再者,作為未來局長,跟業界溝通是很重要的一環,但以下幾件事情令我們對楊偉雄是否能夠做到坦誠布公的態度亦有一定疑問。
其一,楊偉雄為了當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已經宣佈放棄了美國國籍,不過他在台灣出生,被質疑擁有台灣居留權,對此,楊偉雄一直沒有作出交代。
其二,我們前線科技人員於暑假期間曾經準備舉辦論壇,並邀請楊偉雄出席,讓他與業界人士直接交流並闡述其對創科局的願景。我們明白準局長貴人事忙,曾經提議九月至十月之間的任何時間供他選擇,我們亦樂意配合,但楊偉雄仍然以事忙為由拒絕出席。可是,我們看見楊偉雄在過去這個月出席了不少建制派業界團體的活動。或者,這就叫做親疏有別吧。
其三,楊偉雄曾於暑假前向記者稱會於暑假準備一旦成立創科局後的工作,並於十月「交功課」。可是,十月快將過去了,我們非但還未看見任何功課,而且楊偉雄亦從未到立法會解答議員的問題,亦未向任何傳媒透露過一旦成立創科局後的工作,透明度可說是零。
其四,在過去幾個月,他唯一比較顯著地出現在新聞版,就是他在警方拘捕 Uber 職員後談論 Uber 一事。他先是對Uber有讚無彈,跟警方的拘捕行動「大唱反調」,但在幾小時後就透過政府新聞處澄清,被外界視為「縮沙」,亦令人質疑他跟傳媒溝通的能力。
最後,請容許我們重申,本文不直接評論楊偉雄是否有能力出任創科局局長一事,我們旨在列出事實。至於楊偉雄是否合適人選,就請各位看倌自行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