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早於2014年起便開始出售旗下商場,於五次招標中售出28個商場,共值120憶。領展近日再標售的17個商場,它們分佈於黃大仙、屯門、馬鞍山、葵涌等,市值高達230憶,規模比過往更龐大。
獅子開大口 何時到盡頭
是次出售的商場不再只是我們以往眼見十室九空,殘舊不堪,尤如死城的商場,而是資產價值高的商場。屯門H.A.N.D.S便是將被出售的商場中面積最廣且每年租金收入最多的商場。由於領展曾於2012年耗資近5億元為H.A.N.D.S翻新,而且其超過160個舖位的出租率非常理想,估計市值近達29億元。而另一被標售的黃大仙現崇山商場估計市值亦達13憶元。而是次入標財團為國際金融機構、外國私募基金及主權基金等。另一方面,領展亦將繼續連同街市和停車場出售其他小型屋邨商場,例如利安,慈正邨一、二期商場等等。
現任政府形容領展為「大山」,筆者卻認為「獅子」更為貼切。這次領展一反常態一方面出售高價值的商場,估計可獲可觀利潤,一方面則繼續出售租務回報較低的小型屋邨商場。領展低買高賣,股價節節上升,樂的是股東和投資者,苦的卻是星斗市民。房委會當年分拆轄下130個屋邨商場及10萬個停車場泊車位在港上巿,只是預期套現200億元,而領展早於過去三年狂炒28個物業就已經套現約120億元。到了今天,領展再拆售17個商場的估計市值已達230憶。由此可見,領展從房委會手中廉價獲得的商場中賺取了極高的差價。
私有化的惡果由市民承擔
自房委會的商場和停車場被私有化後,屋邨商場內那些旨在滿足居民生活需要的民生設施時至今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正因當年政府妄下決定,才造成現在的領展霸權。各式各樣洐生出來的問題包括鋪租急升、物價暴脹、小商戶被逼遷、判上判導致的管理問題都成了今天民不聊生的窘境。東涌和天水圍現時淪為「領土」,商場、街市和停車場皆為領展所有。居民若然不想負擔領展管理下的高物價,唯有跨區購買日常用品。然而各團體乞求政府數十載才穫得承諾興建公營街市,多難得終在指縫間漏出小恩小慰以作體恤民情。
自由市場下,領展可任意拆售旗下物業,被指商場管理表現不佳更是轉售商場的最好藉口。前車可鑑,商場及街市轉售後的情況變得更壞。新業主大多無心經營商場,志在拆售車位或提高車位租金以賺取盈利。大部份商場及街市空置率高企,有的甚至被更改用途,完全漠視居民所需。如果說領展管理是處居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話,那轉售後的管理便是要把居民凌遲處死!天馬苑商場就是最佳例子,在新業主的「管理」下,電梯日久失修、環境衛生惡劣、荒廢的花槽令蚊蟲滋生,而業主卻要求增加管理費。政府把公共資產私有化,留下的惡果卻要小市民承擔,自己則撒手閉眼,不負責任。
始作俑者 政府有責
雖然處理「大山」並不容易,但作為始作俑者政府絕不能坐視不理,反而更應為當年種下的惡果承擔責任。香港不但有《競爭條例》確保公平競爭,訂明損害競爭的營商手法屬違法行為,而且還有《房屋條例》第四條,確保房委會履行責任保障公屋居民在屋邨享有零售及停車場設施等權利。若然政府再不徹底調查領展,這些條例也不過是有名無實。
政府清晰表明過拒絕回購領展,然而以作保償市民的措施卻少之又少。除了徹查領展外,政府亦應增加市場競爭者,不讓領展霸權繼續為所欲為。例如積極跟進興建公營街市的進度、定出與民共議的興建地點及時間表、興建集社區設施於一身的綜合市政大樓等等都是政府可以著手制衡領展的辦法。當然,全面回購領展更是還富於民的有效之道,政府應該慎重其事。
作者是東涌社區發展陣線組織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