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地及外地照顧者政策的異同

本地及外地照顧者政策的異同

作者:《社聯政策報》編輯委員會成員 葉仲茵女士

人口老化是全球關注的課題,其急速的程度在人口集中而且出生率不斷下降的東亞地區尤其顯著,其中包括香港。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推算,隨着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年,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將由2016年的116萬(佔總人口的17%),急升57%至2026年的182萬(25%),再上升30%至2036年的237萬 (31%)。換言之,二十年後,香港每三個人之中便有一個是長者。

面對人口老化的狀況,政府投放在長者的資源持續增長,單計社會福利、醫療福利及社會保障幾方面,已經由2012-13年度的436億元增至2017-18年度的753億元,增幅超過七成,佔2017-18年度政府經常性總開支的20.3%。此外,為了加強安老配套,以及秉承「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策略方針,自2014年6月,政府推行了兩期(每期為兩年)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香港護老者津貼計劃),為低收入家庭的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他們的生活開支,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能在護老者的照料下,得到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中安老。為了進一步支援有需要的低收入長者可以居家安老,亦同時獲得全天候的照顧,政府更現正探討以現金券模式,資助有醫療需要的公屋獨居長者聘請外傭。

事實上,護老者津貼計劃已在不同地區實行了一段時間,而資助長者以聘請外傭提供護理在鄰近地區亦非罕見。本文旨在透過介紹外地政府為護老者提供之津貼和支援,以引發討論並完善本地相關的試驗計劃和其他措施。

下載全文
摘錄自2018年3月第24期《社聯政策報》:支援照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聯政策報》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定期刊物,分別於3月及9月出版,今期以「支援照顧者」作為題目,整理及分析有關本港照顧者的數據,以及從政策層面和生活處境角度剖析社會可以如何支援照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