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統計處公佈了按各大型屋苑統計的 2016 年人口普查數據,我們又是時候更新一下「全港屋苑收入排行榜」。以下數據為個人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不計算外籍家務工(很多高尚住宅區都有大量的外籍家務工,他們會拖低該處的數據)。
2. 先說一下,真正的有錢人在這個排行榜當中是不存在的,原因有二。首先,統計處對大型屋苑的定義是指居住人數不少於3,000人或住戶數目不少於1,000個的住宅樓宇組群,不論發展期數。真正的有錢人是不會住在大型屋苑的,舂磡角環角道的那些什麼小築花園不在這個清單之內。第二是他們的收入往往是從資產增值而來,不是從「職業」而來的。這些收入在人口普查當中是不能反映出來。所以,這個排行榜已經是嚴重低估了真正的差距。
3. 反過來,社會的最低層也不一定存在於這個排行榜當中,因為他們住不起私人大型屋苑之餘,也住不進公共屋邨。那些舊區的劏房大廈很少會有足夠的戶數可以上到這個排行榜。明顯的例外是東區的太安樓和新都城大廈,兩者的收入中位數是 12,000 ,排名第 403 位,是排名最低的私人物業。另一案例是九龍城區的偉恒昌新村,收入中位數是 15,500,排名第 262 位。
4. 說完兩點聲明,可以看數據了。第一位是雙冠軍:碧瑤灣和貝沙灣,收入中位數是 70,000 ,遠遠拋離第三位六個屋苑的 50,000。剛好碧瑤灣和貝沙灣就在旁邊,完全顯示這個地區與別不同。再數下去的六個屋苑,既有傳統港島的賽西湖大廈,又有新界的駿景園;其餘三個則是九龍站和奧運站附近的高尚住宅區,位置解釋一切。
5. 到了第九位的現崇山,看起來好像有些意外。現崇山當然是中產屋苑,但為什麼排得這麼高?這兒我可提供一個推測。香港有些中產社區的居民本來不一定很富有,是受惠樓市一開二、二變四而變得富有;而且可能他們已進入退休年齡,來自「職業」的收入就會大減。但對於一些這幾年才剛入伙的中產社區,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收入水平就根本供不起,於是居民看起來就會收入很高,但不代表他們可花的錢就很多。這樣看來,可說明為什麼現崇山會排第九,太古城反而排32。
6. 排行榜的另一端,基本上都是公共屋邨了。排第510位的分別是祥龍圍邨和長沙灣邨。祥龍圍邨是位於上水的新建公屋,長沙灣邨則近年才重建。其他在榜末的屋邨同樣都是新建或近年才重建的公屋。具體的原因要再看其他的數據才知道。但可以猜想落成時間較長的屋村當中的家庭,一般都已仔大女大出來做事,自然能拉高收入水平。新落成屋邨的小朋友比較多,不少婦女要留家照顧小孩,只能兼職上班,收入自然大減。
7. 這就是我們的香港:一邊有貝沙灣,另一邊有長沙灣。我自己成長在和太安樓一樣排名第403位的禾輋邨,只不過當年就業和社會保障都比今天好,社會流動性比較高,我才有幸可以離開那兒,過相對安穩的生活。今天的香港,還會不會容許那些住在排行榜底層的人向上爬,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數。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為什麼那些保護勞工和底下層的建議總不能在立法會通過,就是另一條問題了。
8. 如果大家有興趣知道自己住處的數據,可參考下列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