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最低工資的爭論(二) - 最低工資誰勝誰負

上文說到香港是否應推行最低工資﹐應該取決於客觀的經濟分析﹐細心衡量後果的利弊。若最低工資利多於弊﹐自然應當盡快立法。若最低工資弊多於利﹐則要應趨之避吉不要立法。支持者的論據很簡單﹐最低工資可以增加基層收入﹐幫助生活貧困的窮人。反對者則多引用經濟理論﹐指出最低工資會引至失業率上升﹐令基層中競爭能力較低的一群失去工作。正反相方也引用外國的數據﹐可是數據的結論兩極分化﹐大慨外國其他經濟因素(如稅率﹐福利﹐工作種類)與香港不同﹐很難在數字上作直接比較。我不是經濟學家﹐僅在大學修讀過幾課﹐不過最低工資對誰有利對誰有害﹐可以用簡單的經濟常識去推理。只是我沒有詳細的經濟數字﹐就算有也未必看得懂﹐益處能否抵消害處﹐這要留給經濟學家去解答。

先說那是工作需要最低工資﹐當然不會是高薪厚職的專業人仕﹐ 也不會是自負盈虧的大中小商人﹐需要特別知識的技工也不大可能。最低工資影響的工作﹐多數是低技術的體力勞動工作。若果工作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又或者需要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工人本身的知識是生產力的重要因素﹐顧主轉換工人要付出額外成本﹐工資必定在高於最低工資。只有手板眼見的工作﹐顧主可以輕易替換工人﹐工人淪為純萃販賣勞動力的商品﹐顧主才可以以低於最低工資請人。這些工作通常在服務性行業﹐ 例如保安﹐清潔﹐收銀﹐待應﹐地盤﹐打雜等。從報紙所見那些工人的平均時薪只有十多元﹐而支持立法的團體提倡的最低工資大約三十元﹐人工的升幅接近一倍。推行最低工資﹐工人收入增加﹐ 我們需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到底加人工的錢從何來﹖

很多支持最低工資的人﹐很多一廂情願地以為那些顧主在剝削工人﹐加人工的錢自然在顧主的營利中扣除。沒有顧主會自願損失盈利﹐反正其他顧主的人工成本也同樣上升﹐不怕其他競爭對手割價拎生意﹐大可以把人工成本完全轉嫁消費者。推行最低工資﹐大慨所有服務會全線加價﹐加人工的成本最終由消費者負擔﹐亦是即基本上等於全港市民。除了直接受惠最低工資收入增加的工人外﹐甚他市民的生活質素恐怕會有所下降。收入高於最低工資的市民或許還可以擔負得起﹐最多只是減少服務減少消費。可是比基層工人生活還貧困的綜援人士﹐ 恐怕在百物騰貴物格高漲下﹐生活開支會百上加斤。最低工資影響物價帶來通漲﹐就算不計有可能增加的失業人口﹐綜援金額也要提升才能夠保持生活質素﹐這一來政府開支必然增加﹐恐怕要加稅才能收支平衡。最低收入的工人大慨不用納稅﹐稅收自然從其他人工較高市民的荷包而來﹐進一步打擊他們的消費意欲。我不知道市民的生活開支會上升多少﹐會不會帶來經濟放緩甚至衰退﹐最終令最低工資工作的需求減少﹐增加最低工作工人的失業率形成惡性循環。這個問題要經濟學家去回答 ﹐但在最低工資立法前﹐支持者有責任給香港市民一個明確答案。

也許最壞情況不會出現﹐人工只是經營成本的一部份﹐租金維持不變﹐原料也只是運費的部份上升﹐市民開支不會增加太多。可是我們也要考慮﹐最低工資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的不同影響。最低工資對高技術高資本的企業影響不大﹐反正也沒有多少員工需要加人工去付合最低工資。低技術勞動力密集的企業﹐將會是最低工資的重災區﹐他們的經營成本很可能會大幅跳升。就算人工開支只佔10%﹐最低工資後人工支出倍增 ﹐經營成本就一下子升10%。那些企業可能只有幾個百份點的利潤﹐原本勉強有賺倒過變成蝕錢。高技術企業受到影響較少﹐在最低工資下有相對優勢﹐加價幅度可以定得比低技術企業低﹐能夠主動出擊搶佔市場。低技術企業受到成本上升和收低下降兩面夾攻﹐恐怕會有很多會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若低技術企業挨不下去唯有關門大吉﹐那些低技術工人只好加入失業大軍。高技術企業市場佔有率增加﹐技術人材和機械的需求上升﹐帶動整個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說不定反而有利香港經濟。雖然與最低工資的原意背道而馳﹐但簡接推動科技發展也不是壞事。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