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書面訪問賽馬界反送中聯署發起人

書面訪問賽馬界反送中聯署發起人

今年6月和7月,香港賽馬界分別有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和促請馬會撤銷何君堯馬會會籍的聯署行動,前者開創了賽馬界政治聯署的先河,後者是香港賽馬史上最大型的一次聯署。或許各位意想不到的是,那兩次聯署發起人均只是約20歲。說實話,本人在政治抗爭方面本來對香港賽馬界別不存任何寄望,但近月正正從兩位年輕人的行動中得到啟發而寫成相關的分析和倡議文章。

另一邊廂,本人認識部分馬圈人士對此嗤之以鼻。「呢啲廢青都可以代表賽馬界發起聯署?」、「我睇馬多過班廢青食飯啦!」以及「消滅曱甴」的言論不時在某些群組和媒介出現,而且頗為受落。然而,「學無前後,達者為先」,論資排輩不免是自尊心作祟的表現。再者,即使一個人對賽馬非常熟悉,也不表示他發表的政治言論完全正確。如果有人單純因為某個人是馬圈的「老行尊」便不假思索地全盤認同他的言論,那人便犯上了「訴諸權威謬誤」的問題。

爆發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至今,不斷有人強調要多聆聽年輕人的聲音和想法,本人亦是基於這個原則,所以向在現實生活中素未謀面的兩位年輕人發出書面訪問邀請(過往本人曾相約受訪者接受面對面的訪談,惟近期已分身乏術,暫不可能再採取同樣的做法)。本人可以肯定地告訴讀者,世上並無兩個意見完全相同的人。不僅是政治,單就是次書面訪問而言,本人已發現與受訪者的賽馬觀點不盡相同,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本人只是輕微修改了受訪者的一些文句,而沒有刪減任何意見不同的字句。無論如何,有鑑於香港馬圈的政治風氣偏向保守,筆者也無法肯定是次訪問到底讓對方有更多發表意見的途徑,還是「捧殺」了對方,唯一可把潛在負面影響減至最低的做法,就是暫且不在訪問稿中顯示對方的全名(儘管馬圈應有少數人知道他的身分)。

可惜的是,其中一位原先答應受訪的聯署發起人近日不知何許緣故失去了聯絡(原於7月31日發出邀請,對方答應在8月8日交回答案,但後來對方表示失眠的緣故無法如期交回答案,最後一次取得聯絡為8月12日。8月19日再次嘗試聯絡對方,但對方至今仍未閱讀相關的訊息),本人惟有待他日後賜予回覆後才再轉載他的受訪內容。

E:Edgar

問:你何時開始接觸賽馬活動?
E :最早可追溯至就讀小學時期,家人會小注周日的賽事,我在他們收看賽馬直播時接觸到賽馬活動。

問:你何時愛上賽馬?為甚麼?
E :大約在2012/13馬季期間,賽事緊張刺激,扣人心弦,讓我有意欲留意下去。

問:香港的教育制度不鼓勵學生看賽馬,法例上亦禁止18歲或以下的人士入馬場,請問你如何克服學習看賽馬的各種障礙?
E :放假或做完學校功課後收看亞視的賽馬直撃,空餘時間瀏覽馬會官方網站的賽事資訊,在校則宣揚賽馬不等於賭的觀念。

問:你每天/每個星期用多少時間研究賽馬?當中有甚麼樂趣和挑戰?
E :以每個賽事日(本地及轉播海外賽事)計算,每次事前也用兩個小時以上去研究。樂趣方面,我認為成功敲中冷門馬匹的滿足感很大。以2018-2019馬季為例,我在總場次317買中大冷門「捉金皇」,那就是透過看馬匹試閘及跟進牠在陣上表現的進度的成果。不過,香港馬季的賽期過於頻密,間中需要朋友幫忙搜集資料,加上平日學校功課繁重,兼顧兩方面成為一大挑戰。

問:你認為馬匹要具備甚麼條件才能適應香港的競賽環境?
E :性能最好以中短途為主(1000-1600米),能應付場地為好至快地的草地則更佳,原因是香港的賽事以短途至一哩為主,場地掛牌大多偏快,能適應那些條件的賽駒傾向有較大發展空間。跑法方面,個人認為馬匹能夠在賽事沿途跟前競跑會較佔優。

問:在近十屆的香港打吡大賽中,你認為哪一屆的水準最高?
E :2013年。「事事為王」在不擅應付大賽的韋達胯下仍能勝出這項大賽,同年亦贏得年香港盃。此駒於2014年在杜拜世界盃跑第五,如非因受傷提早退役,成就或會更高。當屆打吡亞軍「安賞」及季軍「大運財」亦多次在分級賽或高班賽交出忠心準繩的表現。

問:試選一匹你最喜愛的香港賽駒並解釋箇中原因。
E :「星洲司令」。牠不是甚麼明星賽駒或馬王級分子,但勝在忠心,實而不華,經常在賽事中交出表現,其中在去季的沙田錦標更一度直逼香港馬王「美麗傳承」,令人驚喜。牠的競賽生涯甚至可以啟發我有關做人處世之道。

問:試選一匹你最喜愛的海外賽駒並解釋箇中原因。
E :「北部玄駒」。此駒勝出「有馬紀念」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劃上完美句號(馬主是日本殿堂級歌手北島三郎,此駒勝出「有馬紀念」後,北島三郎即場獻唱一首新歌),退役前譜寫「有終之美」的故事,令人感動。本人從未押注此駒,但會經常關注牠的動態(不論香港賽馬會有否轉播牠出戰的賽事)。

問:誰是你最欣賞的騎師(不限於香港)?為甚麼?
E :莫雷拉。即使他策騎牌面機會較遜的賽駒,仍會盡力爭取較佳名次,其策騎方式亦對馬匹衝刺有幫助,亦不像某些冠軍級騎師般策騎熱門賽駒卻表現得十分礙眼,更被質疑「造馬」。

問:誰是你最欣賞的練馬師(不限於香港)?為甚麼?
E :苗禮德。有人指他「小器」,性格火爆,個人認為只是他要求較嚴格,對疑似「造馬」的人士零容忍而已。他能將馬匹的潛能盡量發揮出來,不像某些「養馬師」般,不問因由就瘋狂減分,然後單靠馬匹質素贏馬。

問:2019/20年度馬季將是韋達從練的處子賽季,按目前情況來看,你預料他會交出怎樣的表現?
E :有人說他的奧運馬房基地「好邪」,相信馬會做過宗教儀式後會有改善,希望該基地的人馬平安。以兵源計,韋達的成績應不會太差,最少可以穩守練馬師榜的中游位置,但坊間說他可以爭冠軍,則未免太誇張。

問:你認為賽馬對香港有甚麼意義?
E :政治上與中國大陸有分別的其中一個象徵。賽馬衍生了行政、立法、司法、傳媒以外的「第五權」,有自己的管治團隊、仲裁制度,甚至連司法機構也甚少介入與賽馬有關的事件(如事件不涉刑事成分),例如「將男」股權案及胡森釘牌案不是不了了之,便是被法院要求原告訴諸馬會體制內的守則去解決分歧。

問:你認為香港賽馬活動仍有甚麼地方有待改進?
E :突破道德塔利班的限制,加強針對年輕人的宣傳,參考外國例如英國、日本的做法,容許18歲以下人士入場(但不能投注),加強培養年輕人對賽馬的興趣,這對賽馬的持續發展方面有利。

賽事方面,香港應增加2400米賽事賽程、高班泥地賽事及泥地分級賽,這已是馬圈的共識。此外,我認為馬會應考慮開發長途賽事(如3200米),讓不同性能馬匹有均等發展空間。與此同時,馬會要鼓勵馬主和練馬師安排賽駒遠征。香港馬匹於國際舞台上亦有一定的競爭力,唯因幕後部署保守及缺乏遠征誘因,以致近年香港賽駒遠征次數減少,不少馬王級分子更被指「土皇帝」、「門口狗」。馬會應考慮以資助賽駒遠征費用或以額外獎金的形式鼓勵馬主和練馬師多作嘗試。

還有,騎師也是運動員,理應可參與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但偏偏被拒諸門外,這變相標籤了賽馬不是運動競賽。馬會有責任打破社會的偏見。

問:你希望日後成為一個全職評馬人嗎?
E :暫無此考慮,目前仍在思考日後的前路,但會繼續以業餘身份為網友及馬迷服務。

總結

平情而論,香港的評馬行業正不斷萎縮,部分原因固然是現今網絡資訊發達,加上馬會製作的賽事概覽和大賽馬匹往績特刊已具備頗全面的資訊所致,但亦有部分原因是智能科技崛起的緣故。新一代評馬人除了要懂得觀看晨操、預計賽事步速形勢等等外,還要掌握大數據預測的智能科技。在可見的未來,普羅馬迷隨身攜帶的「裝備」亦會升級,例如智能科技分析馬匹的血統的速度和準確度勢必可全面取代評馬人的口述和文字分析,評馬人靠泛泛之談來謀生的難度將與日俱增。況且,凡是智能科技有可能取代人類的工種,其未來的薪酬待遇甚有可能會不斷下降。無論如何,不論受訪者和讀者往後會否打算加入馬圈工作,本人還是先寄語他們要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