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界弱勢原居民:力陳鄉議局、政府六宗罪

新界弱勢原居民:力陳鄉議局、政府六宗罪

最近丁權司法覆核案,引來社會重新關注新界問題。問題之複雜及影響程度深而廣,社會上不同人士、媒體均以不同角度切入問題,也釋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但除了丁屋問題,新界鄉村仍有大小不同問題,有待社會關注及討論。

今次筆者嘗試從一個弱勢原居民的角度,思考整個新界沉淪著什麼問題,給坊間社會對原居民多一種印象;並嘗試拋磚引玉,為新界未來提供新的想像。

新界鄉議局的三宗罪

鄉議局運作黑箱作業

眾所周知,鄉議局的組成主要由全港一千幾位村長,在他們所屬的鄉事委員會中,選出主席(通稱「鄉頭」)、副主席,進入鄉議局執行委員會內。除此之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新界太平紳士、及不明來歷人士參加各大小專責委員會及工作小組。他們當中討論內容極其神秘,如一個普通村內原居民希望得知財務委員會的會議內容,需要透過村長與他所屬的鄉頭聯絡,再由該名鄉頭詢問當日會議內容。如當中其中一位出現不合作、資訊錯漏,你想知道的內容,將很容易石沉大海。各鄉的章則、會議內容,而至影響新界發展的鄉議局內部會議內容不公開,不單令香港人對鄉議局的運作大感疑惑,甚至令原居民也半信半疑,這些鄉頭、村長日常在做什麼。除了資訊不透明,令筆者最心痛是,鄉議局的委員會中有些人,他們不是村代表、鄉頭、又不是太平紳士,竟然可以參與會議,據知部份是地產商的土地投資者。鄉議局必須清楚向所有原居民解釋,這些人是何許人等。

利益掛帥 犧性鄉村文化

普遍市民印象中,仍記得上水鄉頭的豪氣一句「有利益的話祠堂都可以賣!」,多少反映權貴原居民的心態。無可否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新界男丁因為經濟因素,陸續都遠洋謀生,外賣店洗大餅,尋求生活的希望。有些敬業樂業落地生根;有些終日流連賭檔家道中落;有些則衣錦還鄉,賺了第一桶金後回鄉建屋做生意。依靠勤勞致富的原居民本身沒有錯,唯獨有些男丁卻受錢財薰陶,回來香港探聽新界周遭村落土地,以低價購入;配合丁屋政策,鼓勵同鄉售出「沒有用」的丁權,藉此發展自己私人商業王國,不停賺取利潤。這些人遊走鄉議局及海外原居民之間,哪裡有利益,那裡就有他們口中的「新界人權益」,說實在話,就是他們口袋中的利益。新界除了幾項較出名的酬神祈福慶典,例如天后誕、太平清醮外,還有很多需要原居民自身保護,才能延續下去。例如各村各鄉的族譜、大王爺大百公的修茸維護、傳統老舊村屋的保養等等,也需要原居民共同出手才能成事。現在權貴原居民眼中只有利益只有投資,種種文化東西,就這樣被棄掉。傳統鄉村文化?食得架?

與地產商勾結 貪得無厭

新界有了權貴原居民之後,繼而引入貪婪的地產商。這些人除了大家熟悉的恆基、新世界新鴻基,這些普遍對大幅農地有興趣之外,近年更引入很多小型紅色資本,「以小博大」,看中新界原居民缺乏建屋資金的困局,表面上「協助新界發展」,實質就是賺取高昂回報。鄉議局貴為原居民的法定諮詢機構,竟然騎著普遍教學水平低的原居民肩膊,穿針引線,到處尋找「機會」。這些資料,相信不久將來一定有人會公開。但令人痛心的是,今日鄉議局已經不是與所有原居民站於同一陣線。現在所謂新界發展,其實只是鄉議局與地產商合謀的圖利機器。例如鄉議局就丁權立場,經常提起「村民當年犧牲新界土地發展新市鎮」的論點,筆者認為是事實,無容質疑,西貢的萬宜水庫可以是一例。但他們經常提到當年以低價賠償,則要查究文件證實。如果合乎當年市價,而當年又有其他特惠補償(例如遷移到新居後獲發地鋪),今時今日還說是犧牲,實在令人感覺貪得無厭。

政府的三宗罪

欺負無權無勢原居民

政府在一九八一年推行鄉村擴展區計劃。根據該計劃,政府會在不同村落內的擴展區內的政府土地及收回的私人土地上平整合適的用地,而合資格的原居民可申請以私人協約方式批租這些土地興建丁屋,此計劃同時亦可更妥善地規劃鄉村發展。不過政府卻於一九九九年凍結該計劃以待檢討丁屋政策。直到這段時間的丁權司法覆核案,判官裁決私人協約方式及與政府換地兩種方式不屬傳統權益,政府立時暫停相關申請。簡單來說,這些原居民起初擁有土地建屋,落見政府主動做「規劃」而答應收地,循規蹈矩安份守己,按照程序申請建屋,如今被政府過橋抽板,欲哭無淚。政府有欠這些原居民一個清晰交代,只有給市民感覺船頭驚鬼,少做少錯。

只懂推卸責任 任由城鄉矛盾惡化

政府不作為,往往成為城鄉矛盾的導火線。原居民身份問題就是一例。現時,政府對原居民核實,採取「信任」制度,只要有該村原居民代表「加持」,普羅市民也可擁有原居民身份。我曾經列席鄉議局某一次的政府部門諮詢會議,有位陌生面孔的中年胖漢,自稱是筆者所屬鄉村的原居民!這件事令筆者頓悟,如果中聯辦有心以新界鄉村用作滲透一部份,其實新界原居民身份,相信在可見將來,很快被瓦解。又例如最近有傳媒報導海外原居民的海量問題,同樣引起關注。其實,政府在此方面,絕對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如以法定機構角色,公開透明地查考該村族譜,或該村的祖堂文件,而並非單靠原居民代表核實;又或要求申請者連續居港一段長時間,才能申請建屋,這就能大大減低對丁屋的需求。就是政府長年不作為,令丁屋政策失焦,讓權貴原居民及地產商胡作非為。

沒有新界規劃 原居民自生自滅

這幾十年,住在遍遠村落的弱勢原居民已經受夠一肚氣,已經遷離,轉移到更好的生活環境。的而且確,政府連最基本的民生服務,例如電力、道路、電訊網絡,也不能提供,只懂將責任推卸至年老村民或村代表身上。就算一些有道路的村落,多年來亦沒有良好的排污系統,停車位置亂七八糟,回收垃圾設施極度不足,不能排洪的老舊水渠導至水浸頻生,甚至近期的野豬出沒等等,這些規劃、措施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多年來的新界規劃就只有新市鎮發展,對鄉村的規劃就只有打擊僭建物,試問弱勢原居民又怎能與住在城市的市民相提並論?政府經常以「私人地方」、諮詢其他部門意見、甚至沒有權力為由,左閃右避,而權貴原居民就只將眼光放在建屋、利潤上,弱勢原居民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發力量,及其他關心鄉村的香港人身上。林鄭月娥,你為原居民做過什麼?

鄉議局及政府需要贖罪

多年來鄉議局黑箱作業、鄉商勾結;政府不作為、闊佬懶理,已經罪孽深重,需要為他們多年的過錯負責。坊間已有不同團體、智庫、或人士對丁屋政策提出改革方案,彷彿新界只有丁屋問題,但很少看到鄉村未來整體發展的建議,筆者嘗試拋磚引玉,望更多弱勢原居民指教及修正。

民主化的鄉政體制 原居民身份登記

民政事務局轄下成立「新界原居民登記局」,該局負責管理或制定新界認可鄉村的族譜及祖堂文件,登記者必須手持合法出世紙、或一切證明與先祖關係的文件。男女原居民均可登記。上訴機制交由民政事務局、民主化鄉議局、退休法官及學者成立的共同平台處理。

改革原居民代表選民登記制度

產生原居民代表,旨在服務鄉村改善當地生活環境。若已經搬離,實在難有理據說明他/她有資格投票及參選。原居民代表選民資格,必須手持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由「新界原居民登記局」發出的登記文件、及他/她所屬村落的住址證明。

一人一票選鄉委會主席、副主席

筆者相信,現時普遍新界原居民的整體教育水平上升,有能力參與一場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而各鄉的鄉委會主席、副主席均是鄉議局的重要組成人員,民選產生的他們,將有助提升鄉議局公信力及集合原居民意見基礎。這個選舉交由選舉事務處負責。

民主化鄉村規劃 鄉議局全面透明化

民主化鄉議局優化資訊發放系統,將所有會議文件及活動報告上載網頁,並責成所有村代表將資訊帶到村內,歡迎所有香港人閱覽。民主化鄉議局成立社會交流平台,就新界規劃問題及資訊,定期與原居民及住在鄉村的居民進行交流或教育活動。

成立鄉村基金

政府牽頭及注資成立「鄉村基金」,旨在改善鄉村生活環境,加強村內環保及保育意識,基金委員會包括各民主化鄉委會主席、相關政府部門代表(例如規劃署、環保署等)、關心新界的社會人士等。每年製定及公開財務報告。

鄉議局組成的不民主、鄉政及規劃不民主,加上政府不作為,導致新界亂局出現。丁屋政策其實只是亂象中的其中一塊。筆者期望關心新界的朋友對準焦點,問題不是源自原居民,而是少部份權貴鄉紳勾結地產商、及政府不作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