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徒的佔中商討日](/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社會一直十分關注基督教群體如何看「和平佔中」,但香港教會過去較專注如何傳播福音,甚少談及政治和社會的議題,這漸漸在教會內形成忌諱,擔心討論佔中議題會破壞教會合一,以至令教徒不認識亦不懂得如何去談論這些議題。來到和平佔中商討期的第二階段﹣﹣第二次「佔領中環」商討日,今日(10月19日)「基督徒支持民主政改」4位發起人羅秉祥教授、胡志偉牧師、蒲錦昌牧師、馮智活牧師及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教授,以「基督徒支持民主政改」(Christians’ Deliberation Day)為題,在石硤尾中華基督會深愛堂主辦了長達4小時的商討日,讓教徒去思考民主普選對基督徒的意義;如何辨識普選特首的不同方案;及教徒該怎樣理解「和平佔中」的行動。
今次商討日形式與首次商討日相類,經胡志偉、羅秉祥和戴耀廷先後致辭後,來自逾50間不同堂會的參加者分成14組,每組12至15人,在一位促導員帶領下,展開約兩小時的小組討論,由大組討論壓軸出場,最後大會在一片詩歌聲中完結。
教會對民主政改議題不應沈默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教授羅秉祥博士在開場時解講民主普選對教會的意義,指出教會若只關心傳播福音,迴避政治議題,只憂慮討論佔中會影響教會與中國的關係,等若獨善其身,放棄香港7百萬人的福祉和參政權利,甚至全中國的民主發展,而普選正正是中央在《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中早應兌現的承諾。又比喻若教會如不參與社會運動、不對付不公義的制度等於不從源頭解決問題,如看待貧窮問題上只扶貧而不去貧或解決貧窮的根源。他強調基督教從來是入世的教會,沒有沈默的選擇;教會可不直接參與佔中,但可作道德上的支持;應學習彼此尊重,鼓勵討論和交流,不可因噎廢食。
戴耀廷引用馬太福音5:9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期望參與討論的人都能「使人和睦」,讓「愛」令彼此能夠接受歧見,互相包容,達成共識,實踐基督徒的身份,愛神愛人。他目前考慮制定更簡單的訊息,約用以三分鐘時間使人認識「和平佔中」,力求普羅大眾能明白佔中,以至不抗拒甚至同情佔中人士。戴亦指要促使更多人去支持和平佔中,有賴佔中人士的實質行動乃至犧牲。
商討日促使教徒參與民主政改
在大組討論中參加者普遍認為商討日是個好機會讓教徒間交流對民主普選的看法,不少發言者都對目前教會中於佔中或普選議題「零討論」的現象不滿,期望日後舉行類似活動,加速滲透,讓更多教徒認識民主政改的重要性。但亦有教徒方景樂支持和平佔中之餘,害怕被暴力集團「騎劫」。
胡志偉表示今次商討日的目的是以持平的態度,不論教徒對政改的意見,希望容納更多人去討論,又滿意的出席人數及質素,其中包括10多名神學院工作者及資深教牧,亦有來自天主教及澳門教區的教友,並指出商討日門檻高,參加者既要花時間了解普選議題和何謂公民抗命,又要站出來討論佔中。
在商討日前,主辦單位已準備了厚達67頁「基督徒與民主政改」的正反議論資料供參加者參考,內容包括戴耀廷鼓勵基督徒參與和平佔中的文章,亦有錄入早前大力批評佔中,稱「信徒犯法應逐出教會」的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吳宗文牧師《耶穌「潔淨聖殿」與「佔中」無關》一文,資料又包括何謂國際標準的普選及各國總統提名方法。
約有200名教徒是次商討日,報告會用電郵回覆參加者,主辦單位稍後會成立社交網站專頁公佈今次活動詳情以及日後「支持民主政改」的課程資訊。
編輯:麥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