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油麻地果欄發生三級火,當時已有聲音要求當局作改善工程,然而政府除派出古蹟辦作巡視外,並未有其他措施。延至本年初,政府終於回應:當局計劃保育及活化油麻地果欄。特首林鄭月娥更指出,此為向油尖旺居民送「大禮」。果欄已有過百年歷史,除作為區內地標外,亦屬於二級歷史建築。所以其去留問題不止影響油麻地居民,而是牽連全港,但究竟這是否一份「大禮」呢?
零售、批發分流
果欄一直存在四大問題:噪音、交通、衞生及消防。批發及搬運水果等工序均於凌晨進行,而適逢佳節更會24小時運作,因而產生的噪音將無可避免地影響附近居民。此外,搬運及處理會引致道路擠塞以至人車爭路。銷毀水果時難免有漏網之魚,部份欄商亦未有妥善處理紙箱及發泡膠箱令害蟲得以滋生。最後則為消防安全的隱患,2016年發生三級火後發現果欄並不屬於法律上定義的建築物,只是一個搭建物,所以不受消防條例規管。部份欄商在火災後以衞星檔的方式到旺角等地繼續營運,導致果欄範圍向附近社區延伸,令問題擴大。
油尖旺區議會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委託樹仁大學對此作研究,其建議將原址部份地方興建成封閉式的操作大廈或地下城,然而,筆者認為上述建議可行性均不大,亦無助解決問題。以原址改建為密閉式的操作大樓,無疑能將工序和攤販集中,改善環境和消防安全,但未有根本解決交通擠塞及噪音問題。無論是否改建,果欄的人流車流依然存在,如改建工程不包括道路等的重新規劃,要解決噪音和道路承受力問題實是空中樓閣,即使當局願意重新規劃,亦要得到居民支持,並非是短期內可完成的方案。而將原址改建為地下城的可行性則更低,果欄地底佈滿水管,要作重鋪或是擴展地下空間的成本和時間均極高。
不過,興建封閉式大廈作批發市場的建議絕非全不可取,問題在於選址。筆者認為,封閉式大廈不應於原址興建,而是應該搬遷至遠離民居的地方。果欄的零售行業則可以繼續留在果欄現址。當局曾計劃將果欄重置到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並透過區議會諮詢市民和業界意見,但最後因不願發牌規管和規定集中鮮果批發而告吹。筆者必須指出,規管食品批發並非沒有先例,本港的蔬菜批發和運送早於40年代時已作統一規管。如對零售和批發活動分隔,於原址的零售活動主要在日間進行,交通和噪音問題會因分流而有明顯改善。同時我們亦建議仿效土瓜灣的牛棚藝術村,對原址作出活化以推廣果欄的歷史特色,這樣既能摒除果欄現存的問題,又能將其過百年的文化承傳下去。
現時油尖旺區議會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正在以問卷的形式進行公開諮詢。但如上所述,當局曾諮詢業界和區議會意見,當業界有條件下同意時卻拒絕採納。其實港英政府早在1969年已決議搬遷果欄,更三度考慮選址包括長沙灣、葵涌及青衣。但時至今日竟然毫無寸進。港人的旅遊熱點之一,東京築地市場自2001年起決議搬遷後,也於上月正式遷移至豐洲市場。相較之下,我們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荒廢呢?究竟這份「大禮」會否再次淪為空中樓閣,最後又何時落實,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