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和解與政策改革並行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和解與政策改革並行

反送中爭議持續了三個半月,最初未必條例本身有很大問題,而是市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強烈不信任,對條例會被濫用的憂慮。可惜政府在此氣氛下仍硬推條例,對示威者訴求長期不作為,只作譴責,沒有嘗試讓事件降溫,結果令示威者行動不斷升級。事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令警隊成為磨心,一方面被質疑使用過度武力,一方面被質疑辦事不力。

警民對立是一個非常不理想的狀況。誰先挑起事端是個雞和雞蛋的問題,客觀情況是雙方已經失控,互相侮辱和使用暴力,市民即使沒有受傷,亦親眼目睹或身邊有人被警察的暴力傷害;警察即使不在前線,面對自己身份被污衊,同袍、家人被侮辱,亦同樣感到憤怒。雙方互相報復,只有政府能扮演調解者角色。

社會分化比幾年前明顯更嚴重。凡事都以政治立場歸邊,藝人要表態,連一般小商戶都要因政治立場分成兩個陣營。多少人因立場不同失去朋友,和另一半、家人關係破裂、考慮移民等。每天社會都處於混亂狀態,媒體難以捕捉事件的全部,結果細節往往被人放大,謠言滿天飛。即使社會回復平靜,市民心中亦存在很多疑問。如沒有得到處理,隨時成為下次混亂的伏筆。

香港回歸二十載,不論政治、經濟、硬件如何和內地融合,民心始終沒有回歸。普羅大眾沒有感受到融合帶來的利益。自由行帶來水貨客,街道換上珠寶店和藥房;國內投資者炒賣房屋,中資財團高調投地;香港面對內地城市的競爭,內地公司取代國際機構成為中環的大租客等等。另一方面,政府迷信積極不干預的大市場、小政府政策,對市場各種扭曲不聞不問,結果讓土地問題和財團壟斷綁架了整個香港的發展。

市民不但沒有獲益,更從國教、831框架、銅鑼灣書店、議員被取消資格等多宗事件中,感受到自由權利被剥奪,自然覺得政府不為市民服務。香港人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從2008年的高峰急速滑落、一沉不起,而偏偏政府 —— 特別是中央政府 —— 擺出越來越強硬的姿態。壓迫只會換來反抗,止暴制亂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安寧,但不可能換來認同和尊重。

政治問題只能從政治解決,對話是和解的開始。政府需要擺出肯聆聽民意的誠意,和願意團結香港人的姿態;而非任由事件發酵,讓社會繼續分化下去。政府應該懷著謙卑的心,勇敢承認過失,並徹底檢討和反思,如何貼近民情和推銷政策,凝聚共識,並將香港人的意見如實匯報中央。獨立調查委員會並不是要責難任何一方,而是提供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平台,讓整個香港冷靜下來,為各方找到下台階。反送中事件,是一個好時機讓社會討論香港的結構性問題,放下成見,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思考香港的出路並重新出發。

筆者認為政府需要作出一下的改變:(一)施政方針的轉變,定期做出前瞻性規劃並檢視成效,增加施政透明度;(二)改革諮詢制度和官員定期落區的機制,社會重大爭議的調解機制;(三)成立讓廣大青年議政參政的機制,集思廣益訂立促進青年上流的政策。當然,政府施政不能放慢腳步,已知的深層次矛盾必須立即解決。在對話的同時,必須大刀闊斧著手解決房屋和產業單一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