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想移民、不想生育的香港人

想移民、不想生育的香港人

一些移了民的朋友依舊關心香港,追貼新聞報道,再在網上針砭時弊,看得出他們對移居地的感情,遠不及自己故鄉。他們移民,多多少少迫不得已,除了對香港的未來投以不信任票,更重要的,是為了下一代著想,希望子女在一個健康又快樂的環境下成長——最新調查發現,小四學童的快樂指數跌幅顯著,而整體受訪學童的學業壓力和應付課外活動的壓力均接近歷年高位。

沒條件移民的人,有甚麼應對方法?或許就是不生育,以免下一代來到這個吃人的社會受苦。自己無法阻止自己出生,但起碼有方法阻止一個無辜的生命重複這命運。況且,無兒無女,毋用扛起額外的擔子,對繁殖意慾不高的人來說,無疑是明智的決定。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對香港的生育率可能是世界上最低,感到憂慮,承諾未來政策重點之一,是幫助夫婦減輕育兒壓力。但增加侍產假這些小恩小惠的措施,真的能有效解決問題?總括網上對抗拒生育者的意見,大概知道答案:

第一,住屋問題——供樓做樓奴,捱到金睛火眼,買不起樓又住不到公屋者更慘;

第二,時間問題——超長工時,工作穩定性仍大不如前,在職人士根本沒時間盡做父母的責任,享天樂的日子也不多;

第三,金錢問題——供樓之外,還要供養父母,遲早還要負擔沉重的醫藥費,加上養育子女所費不菲,隨時入不敷支;

第四,競爭問題——香港機會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大,搭車搭船迫餐死,教育爭餐死,醫療就等餐死;

第五,社會問題——中共任意妄為,特區政府無德無能,民主無望、經濟畸形、劣質文化入侵、荳腐渣工程、大白象超支,鉛水等等……

事實上,不論以往做議員,抑或現在做官員,羅致光對香港社會福利事業的「貢獻」良多。社福界邵家臻議員曾這樣批評他:

「……你不論在大學做教授,或是在立法會做社福界議員,都是扮演政府『改革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大腦』角色。由大大小小的推動社會服務『市場化』之顧問研究,到 2000 年更代表社福業界支持整筆過撥款制度,到近年你成為關愛基金主席,協助政府補漏拾遺;就是眼前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也是你以學者身份有份撰寫的。我還記得,你如何運用數學天賦,將服務需求率、服務規劃比例等數字玩弄於股掌之中。」

詳情可參考筆者《羅致光個腦諗乜?》一文。

香港人不願生兒育女,原因之一,便是社會福利事業的不健全、欠保障。之所以如此,羅局長一直以來推動的市場化、商品化政策,難辭其咎。大環境一天比一天差,人們又不敢寄望得到社會足夠支援,甚麼都靠自己,當然缺乏安全感。這情況一天不明顯改善,生兒育女就只能是條件優厚,或特別有勇氣的人才敢冒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