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不段剪片,隔兩三日就在這兒見到有人說客觀中立,
身為一個新聞系的畢業生,雖然我並不是inmedia的民間記者,也實在忍不住要講一點什麼...
我不記得我讀書時,那位老師告訴過我,說有什麼真正的客觀可言,誠實的老師,都頂多敢講"盡量"而已...
所謂中立,不能抽空的講,只能放在新聞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的位置來講:
1)如果大家記得新聞專業的作用,就是"為社會決定重要的話題",
"為社會決定重要的話題",即是說,很多人在社會輿論上的生殺大權操在你手上,在選取的過程中,就有很多重業員的個人的限制,包括你到底讀過幾多書,了解社會幾多,用什麼角度去理解社會,甚至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個人喜好選取.
這一切一切,都影響著每個人用什麼方法去解讀面前發生的事情.
例如,主流傳媒說韓農用鐵馬攻擊警察;
一個朋友的朋友,親戚是做懲教,一看當晚電視就説:不是攻擊,如果攻擊就不會用鐵馬的平面推向警察,會用側面起角的地方
一個在現場的朋友說:大部份韓農在嘗試用鐵馬擋住警察進攻,他也有份一起推,推完便跑開
三種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社會經驗,對社會的不同理解,對同一個場境,同一個行為,會察覺不同的可能性,會留意得到不同的細節,從而得出不同的詮釋...
2)在商業主導的新聞媒體工作的人都知道,每天的死線趕得要命--你想想,如果在數小時內完成交通/setup/訪問/剪接/寫稿?
當大家都趕得要命,有能力日日出新聞稿的人,揣摩記者心態所寫出來的新聞稿就相當重要,而誰有能力天天做這些?當然是政府和大財團的公關部門,相比之下,資源的差距,莫講說升斗小民之苦,就算連比較大小小的本地ngo,都未必有能力做到這個天天的消息來源...
在這個消息來源的起點,就已經不是所謂的意見平衡了.
只要新聞稿寫得接近主流的想法,就很容易捉住記者/編輯的信任,或至少安心可以照落...
3)守則說的:"客觀","中立","平衡意見"
客觀與中立是兩碼子事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個什麼人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令人氣憤.
客觀是持有立場,但可以在聽到其他意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意見和立場,(但不等於一定有新意見就跟新意見,那些叫無主見),做出仔細的回應和反省,因為意見和立場直接影響自己如何組織面前一堆事物成為前後呼應的故事,就如之前鐵馬的例子一樣...
之前見到獨立媒體的記者說了很多參與性報導帶來的觀點有何特別,已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立場,及指出參與的人與旁觀的人所看到有何不同,但不喜歡這種形式報導的人,卻不停地不回應這些經驗,而不停地"聲明"表示自己不喜歡"不客觀中立"和別人"不應該不客觀不中立",反而這樣的討論態度,更為"不客觀".
而"中立",只不過是什麼時候都想告訴人--我沒有立場,我沒有感覺,我不應做任何事.
但這是最危險的,當你日日收到大部份資料來自官方,你又認為他是對的,從而用了他的角度的理解事物,這樣就是有了官方立場而不自知,而這些官方立場又是對一些升斗小民不利的話,你又照報而自覺中立的話,就是間接害人.
而且,沒有人不是受社會和成長中所遇事物所影響的,其實,要求任何人保持中立,是不人性的要求...
再說,又為什麼不談新聞的另一個重要道德"為民喉舌"呢?
如果你決定"為民喉舌",那麼你已經選取了立場,何來中立呢?
因為為民喉舌就是選定了民間的立場,監察政府和社會上有勢力人士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也可以說,其實這才是"平衡意見"的真義.
"平衡意見"不是講你又講d佢又講d大家就好平衡,剪裁資料本身就有立場,而且,所有新聞事件都有其社會背景和脈絡,當中也包含了涉事的不同群體在社會上的聲量的大小.
一個有良知的記者,應當時時刻刻留意這種聲量的大小,而為弱勢者發出適量的聲音,去平衡強勢者的聲浪,這才有所謂"平衡"可言.
4)盲從任何規則的人,怎有可能是個有獨立思考觀察能力的新聞工作者?
見到上面一個回應,令我心寒,
當然,自殺的個案很難處理,一個人存心要死,其他人是否有權阻止,這有待討論;
我也有想過,世貿期間如有人要自殺抗議,當然他想全世界知他的抗議,到時我會怎様?
但我要強調,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拍攝不救人,完完全全是出於尊重自殺者的意願,而不是希望從死者的鮮血換來我的一手報導,或是以此為招徠,讓別人看到我的紀錄,如果這様,就是剝削,是罪惡.
但是,如有人告訴你,所謂"中立"的專業守則是要求你去合理化自己對別人進行剝奪的行為的話,我們應當做的,是反省這種"專業守則"背後的邏輯是否合理,而不是"因為是守則,所以要盲從".
當然你會說,所有守則,都有其背後的原因,但相信六四時,記者堅持拍攝的原因很明顯:要將一件人民被欺壓的事實公諸於世,不讓劊子手掩蓋事實!
這時所講的,是為民喉舌,是新聞工作者的良知,是--立場的選擇.
5)"中立"的意思是"不偏幫"
相信大家對於立場選取如此恐懼,是因為怕"偏幫".
但再想想,若果天秤上兩邊,一邊本來有100g,另一邊本來只有20g,而你把兩個50g的法碼分別放上去,仍然是一邊重一邊輕的.
即是說,如果不認真看清社會上強勢聲音和弱勢聲音的話,
表面上,雖然好似很中立,每邊放50g.但事實上和客觀效果上就是偏幫,而且是偏幫強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一個本來矢志做新聞工作者,後來決意不會從事商業媒體的工作員的人的肺腑之言,希望真正認為新聞工作重要的朋友,可以仔細思量.
如果又來一篇只是宣明立場的文章,大可不必了,免得大家既傷和氣,又傷精神,而結果討論只是你不斷aaa,我不斷bbb了......
- 心戈 於 January 12, 2006 02:05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