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民以食為先,有甚麼比年初一在街上掃街,享受一下地道小吃來得應節?適逢大年初一商戶例牌關門,市民例牌放假;就引伸出街邊小販的生存空間。本來小販有求有應,在於遊人立場,難得放拜完年唔想咁快返屋企訓教,落街行個圈篤串魚蛋不為過份。在於小販立場,明買明賣新年多人流,利用自己一技次幫補一下利是錢,不為過份。在於政府立場,不想有人食完小販食物令身體不適,更不想助長黑社會收陀地亦不為過份。那究竟問題出現在那裡呢?為什麼這樣最尋常不過的事會演變成一次大型社會運動,人們甚至不惜在街上放火拋磚也要對抗政府?
原諒在這裡我不會著墨於是食環的錯還是交通警的錯又或是抗爭者的錯,因為這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有行為背後亦有千絲萬縷的原因,不能劃一清界線來定錯對。我在這裡想探討的是,究竟有沒有一個幾全其美的方法去令各方持份者去合作,達到多贏呢?答案當然是有,事實上只要我們有一點點經濟常識或對香港歷史有點認識就知道香港其實有一個恆久以來的解決方案;不但令小販可擺檔,衛生有要求,遊人也很高興;那甚至乎是香港一年一度的最大盛事,香港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會出來看看今年這些小販會有甚麼創意產品,那是一個無論你是與朋友,家人或情侶都能去的一個節目,那就是年宵。
所謂年宵,其實就是大型公開拍賣臨時小販牌照。試想像一下:你想在公共地方做生意;其他人亦會想在公共地方做生意,僧多粥少,總需要有某種淘汰,在沒有公開拍賣的情況下保護費就是淘汰方法。公開拍賣,而過去亦證明了以價高者得的形式拍賣是一種最公平的形式去分配有限的位置,因為只有最有信心做出最好產品的人才會捨得花錢去冒這個險。再想像一下,如果公開拍賣攤位的年宵能已經能吸引上千檔主加入其中,再看看這幾年青衣戲棚的熱鬧程度,要說這有可能會成為香港每年最大的美食展都不為過。
法國政治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曾揚言:『若然貨品不過邊界,士兵會』。若然要把他的理論放進今次魚蛋革命,應該是『若然食環不過界,市民亦不會』。當政府在市場有供有求時強行干預,結果只會另市民反抗,邊境之內就是社會騷亂,國家層面就是打仗,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事實。
可惜的是,現時的香港政府無論經濟智慧或對歷史認知亦欠逢,以為提高最低工資就能扶貧,結果令企業加速自動化。以為增設印花稅就能令樓價降熱,結果樓宇交投減少繼續有升無跌。70年代初,香港充斥著由地下秩序操控的外圍賭博。當時港英政府為打擊地下勢力擴張,決定把賭博合法化,以制度去化解市場對賭博的需求;而事實亦是馬會的出現令黑社會收入大減,有力的打擊了當時的黑社會。試想像一下,若然現在香港政府面對同樣的問題,你認為政府會選擇以制度疏導需求還是大力禁止?